數位革命使得東協印度地區網路使用率大增,東協印度各國使用網路收看影音節目的民眾也越來越多。
根據調查顯示,泰國、印度、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七國,其國內以網路收看影音節目之消費者已超過八成,其中,使用頻率最高者為泰國。泰國在2019年的網路使用率為70%,每人每天平均上網時間高達10小時20分鐘。泰國民眾以網路花費於影音觀賞上的時間相當驚人,平日花費近2小時於觀看網路影音節目,而假日時,則皆超過2.5小時。
即使是七國之中網路影音使用率最低的印尼,也有近85%的民眾喜歡在網路上觀看節目。印尼國內至少56%的民眾會使用網路。而其國民每日花費於網路上的時間也相當驚人,超過8.5小時。印尼人民花費最多時間在社群軟體上,平均每日近3.5小時;而影音平台則稍少,每日不足3小時,但以人口比例來說,仍是相當驚人的。
東協印度各國的網路使用率不斷成長,使用網路收看節目似乎已成為必然。雖然電視仍然有其市場,但網路影音平台早已成民眾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其中,印度消費者可以說是網路影音平台最大的支持者。此次調查的七國中,印度使用網路收看節目的民眾超過6成,比起慣用電視收看節目的比例高了近3倍。事實上,2018年起,印度行動網路公司Reliance推出了Jio計畫。該計畫提供印度大眾能夠負擔的電信費用,更使得印度城市中的電話密度提升了至少156%。而數位產品如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在印度的持有率至少有2.5億,印度民眾網路接觸率可以想見。
不過,電視在新加坡仍有其支持者。新加坡的電視在2019年已全面數位化。數位化後,新加坡免付費頻道從原先的5台,增加至9台(如若使用付費電信者,則有18台免費頻道可觀看)。雖說比起網路而言,免費頻道選擇仍不夠多元,但對於早已習慣電視的使用者而言,無疑提供了相當大的誘因。
目前全球網路付費影音平台中,最受矚目的當屬Netflix。憑藉著其針對各國客製且多樣化的節目以及大量影音片源,多數國家的民眾在選擇網路電影收看時,基本皆會以Netflix作為其第一選擇。這樣的情況在東協及印度等國家中亦是如此,但印度和越南民眾對於Netflix似乎興趣不大。
兩國之中,以越南人對Netflix的興趣最低,完全不在越南影音消費者選擇的前五名影音平台中。深究其原因,首先該平台面對到的就是消費者的支付習慣。
Netflix以網路的方式銷售影視產品,其平台的付費方式則使用目前網路消費中最常見的電子支付方式之一─信用卡。但根據統計顯示,越南民眾雖有超過40%的人口持有信用卡,但日常生活中卻有80%是以現金消費。如此一來,以信用卡支付的收視平台不受待見似乎成為必然。而另一方面,越南國內的非法影音平台盛行,面對不需要付費即能取得多樣化片源的平台,Netflix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東協印度各國民眾對於網路影音平台的癡迷,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各國手機普及率。APP也成了東南亞消費者觀看線上影音的首選。
事實上,同時擁有網頁版和APP的Youtube,其APP在東協印度地區深獲喜好。這個情況和手機軟體及民眾持有的手機品牌有相當的關連。目前全球手機內建軟體系統僅有兩個─蘋果手機大量使用的iOS系統,以及蘋果以外手機使用的Android系統。Android系統在系統建置時,即以將Youtube的APP加入,因此如若消費者使用的手機為Android系統,其接觸Youtube APP的機會就會增加。
而東協印度地區各國民眾對於手機品牌的偏好,則恰好讓多數的使用者有相當大的機會接觸Youtube APP。東協印度地區民眾偏好的手機品牌,一為韓國的三星(Samsung),另一個就是中國出產的OPPO。兩者的介面使用系統皆為Android。可以推測,該地區民眾因其手機品牌偏好,將會更頻繁地接觸到Youtube APP。而在手機比起電腦更為風行地東協印度地區,使用APP觀看Youtube比使用網頁版觀看的消費者來得多,似乎也相當合理。
承上所述,Youtube APP對於東協印度地區的消費者有著相當的吸引力。除了因為該地區民眾對於手機品牌的偏好,使得多數人接觸Youtube APP的機會較大之外,能夠免費取得影音片源也深深吸引著該地區的消費者。
事實上,「免費」對於消費者而言,一項都是非常大的誘因。免費撇除了消費者做決策時不需面對價格無法負擔的困境。對於東協印度地區的消費者而言,就算網路已經普及,其國民消費力仍然不高。多數於該地區國家的人均GDP仍不足9,000美元,而越南更有許多地區之人均GDP不足2,500美元。可以推測,如若消費者可以免費取得網路影音資源,該網路平台受歡迎之程度應會大增。
除此之外,容易使用的介面也使得消費者對於Youtube欲罷不能。根據2019年一份分析調查馬來西亞旅客線上購買旅遊產品狀況的問卷中,當消費者被問及與產品非直接相關的誘因時,介面使用的容易度成為了消費者購買產品的關鍵,相比之下更勝於品牌可信度以及客戶服務兩個因素。
東協各印度各國基本對於網路節目的偏好都有其相似性:電影、電視劇不意外地成為大宗,除此之外,該區域各國地觀眾也相當喜歡觀看MV,在印尼,甚至出現單支MV點擊率破億的紀錄。至於印度,MV則是與寶來塢電影息息相關。寶萊塢的新片向來習慣先以其中的歌舞片段作為宣傳,故對於寶萊塢的電影而言,MV是其是否會賣座的關鍵。
但每一國對於節目的喜好仍有差異。首先,泰國觀眾更偏好觀看美食及旅遊節目。除了因為泰國本身就是一觀光大國外,其國內也產製有各式各樣地相關節目。在網路對泰語學習者推薦的觀看節目清單中可以發現,泰國電視除模仿他國的美食實境節目,如Iron Chef Thailand、Dtǎauy’s kitchen之外,旅遊方面也有相當多不同的節目選擇。其中,泰國知名旅遊節目Ta Dai Ma更曾慕名前來臺南拍攝。
而在印尼,卡通則深獲其國民喜愛。印尼卡通的品質有其著名之處。2015年由MSV Pictures製播的動畫「泗水之戰」除了奪得印尼多項電影大獎外,更獲得迪士尼公司的關注。而印尼政府宗教部門也將卡通作為其宣教之工具,製播有多個以伊斯蘭為背景的卡通動畫,向其國內的兒童推行伊斯蘭的相關知識。
東協印度各國觀眾對於喜劇的喜愛可以從其觀看電影的喜好中略知一二。但除了喜劇之外,宮廷劇似乎也逐漸開始在東南亞風行。
新加坡對於宮廷劇的喜愛主要來自其國內的華人人口。根據報導,中國近年來熱播的宮鬥系列連續劇如甄嬛傳、延禧攻略等,攻陷了新加坡的女性市場。一路過關斬將的女主角和緊湊的劇情安排,使得宮廷劇成了新加坡電視劇觀看排行榜中的第五名。
而宮廷劇在印尼和越南盛行的理由則有所不同。在印尼,宮廷劇的主要來源並非中國,而是韓國。韓國拍攝了為數不少的宮廷劇而其低價行銷與事先過濾播放內容的策略,讓韓劇在印尼順利流行。
而在越南,除了中國的宮廷劇之外,由於越南本身亦有其原先的宮廷文化,因此越南本土的宮廷劇在該國中亦有相當地位。2020年3月起,由導演黃俊英執導的月南宮廷劇「鳳扣」上映,由Youtube上可得知,其單集影片觀看次數最高突破1.4萬,而預告片最高曾有89萬次觀看之成績。
電影方面,喜劇和動作冒險片成為了東協印度觀眾最喜歡觀看的節目。在此之中,又以菲律賓和印度對於喜劇最為熱衷。
印度對於喜劇的偏好來自寶萊塢。寶萊塢每年製播出的電影居世界之冠。寶萊塢電影最大的特色即是其電影中穿插不斷地歌舞片段,且絕大多數的電影劇情不脫愛情及喜劇。至Netflix網頁中搜尋寶萊塢相關電影,可以清楚看到,即使是冒險動作片,亦多半皆為穿插愛情成分且劇喜劇結尾的電影。近年來雖說寶萊塢亦開始興起復古風,拍攝有如帝國玫瑰、帕德瑪瓦蒂等華麗的史詩鉅片,但浪漫愛情和喜劇仍舊是印度民眾的最愛。
而菲律賓,喜劇亦是其國內相當盛行的電影種類。喜劇在菲律賓人民眼中早已不是單純的影視娛樂,而是反映人民生活和訴求的重要媒介。菲律賓在其國家歷史上曾遭受不同的侵略者佔領並統治,殖民者在統治期間對於菲律賓國民的言論自由諸多打壓。因此,菲律賓人民透過喜劇來反映其心中所想。時至今日,喜劇在菲律賓人心中仍有難以磨滅的地位。
隨著網路的發展,跨境購物的潮流在各國蔓延。在東協和印度各國,跨境購物成了年輕世代的新寵。根據調查,最常使用跨境電商購物的為20-29和30-39歲的兩個世代,使用比例皆超過50%,在跨境店商中是相當重要的消費客群。而獨在東協國家15-19歲及40歲以上的民眾,跨境電商的使用率也都超過40%,比例也不低。
其中對於跨境電商最熱愛的是泰國15-19歲的族群。泰國消費者使用網路的時間相當長,19歲以下的消費者每日平均使用網路的時間達10小時35分鐘。除此之外,泰國消費者對於高度互動式的行銷手段特別喜愛,故各大平台也紛紛推出互動式行銷手段搶攻市場。
東協六國中,可以發現各國對於蝦皮以及Lazada兩個購物平台的高度依賴。其最主要原因係由於其彈性地物流。與目前全球較為知名的Amazon平台FBA物流相比,雖然FBA系統的確讓程序簡便,但其費率不斷調整卻造成消費者在支付上的困擾。在東協六國市場中,蝦皮推出SLS物流系統,整合了各方物流路線良好的服務商,為消費者搭配出最優惠的運費及最便利的運送方式。而在各國蝦皮也設立了自己的倉庫,使得原先跨境面臨的退貨問題得到了更順利的解決。
而東協地區佔有率最高的Lazada,在被阿里巴巴收購後,更加強化了其物流速度。目前Lazada的物流強調72小時貨物必達,且該公司正積極在東協6國拓展其貨物倉點,期望以更高效率的物流吸引更多顧客。
而Amazon雖然在全球擁有知名度,但也僅有印度因蝦皮和Lazada未進場而使用該平台。馬來西亞更是對於Amazon興趣缺缺。除了因為物流地障礙外,馬來西亞對於物品進口的限制也讓Amazon無法順利拓展市場。
化妝品和服飾鞋包是東協的消費大宗之一。整體而言,東協地區消費者最喜愛的是韓國的化妝品,而服飾鞋包則偏好中國製品。
東協國家中,對於美妝品需求最大的族群是20歲至40歲的消費者,這個區間段的消費者是目前各國網路以及電商平台使用率較高的族群。大量的網路使用使得消費者不只能夠接觸跨境電商,也能夠接觸到國外戲劇。東協對於韓國美裝的熱愛即是來自於韓劇。韓國近年來也積極將美妝品透過韓劇置入性方式推銷至東南亞各國,甚至為了銷往穆斯林國家而積極進行化妝品相關的清真認證。
而中國製的服飾鞋包在東協地區盛行的原因其一是因為蝦皮和Lazada的市場佔有率。在中資的背景之下,兩個平台上的物品多半皆來自中國。中國服裝產業相當成熟,雖然價格高於東協製品但精緻度更勝。另外中國製造業的複製技術也滿足了東協消費者的虛榮心,名牌仿製品讓消費者不需要花大錢也能夠擁有一個「名牌」。
在調查之中,唯有印度對於歐、美製品有著明顯的偏好。這樣的偏好來自於印度慣用的跨境線上消費平台─Amazon。印度網路購物消費者高度依賴Amazon,主要原因之一,係因蝦皮和Lazada並未進入印度市場。對於印度民眾而言,Amazon平台的親近性較其他平台為高。全英文的介面對於高度使用英語的印度消費來說更為簡便。而對於其他非英語系國家為基的線上購物平台,打入印度市場還需多一道將介面英語化的手續。這樣的情況使得其他的平台要進入印度的成本增加。
印度消費者喜愛歐、美製品的另外一個原因和其歷史有關。印度在1858至1947年間為英國之殖民地。對於印度人民而言,英、美製品早已是其日常生活中用慣了的,要改變如此的消費習慣著實困難,故即使目前中國及日韓製品風行全球,對印度消費者而言,仍會優先選擇歐美製品。
東協和印度各國的民眾對於網路的使用相當頻繁,而使用的社交媒體可分為社群媒體如臉書、Instagram等,即時通訊軟體如Whatsapp、Line等,以及影音平台Youtube。目前東協及印度各國基本上使用社交軟體的比例皆超過9成。其中,以印尼和菲律賓民眾對於社交軟體最為依賴。
印尼民眾約有1.5億人使用網路,而該國每天每人平均花費8小時36分鐘的時間上網,遠高於全球網路使用時間6小時42分鐘。而其中,有3小時26分鐘花費於社群網站上。社交媒體對於印尼民眾而言並不僅止於單純的社交工具,而是社會運動的發起平台,也是民眾用以制衡政府的重要力量。
而菲律賓民眾對於社交媒體的熱愛僅次於印尼。菲律賓國內共有7600萬的社交媒體用戶,佔其全國人口71%。菲律賓人民高度使用社交網路的原因,除了和印尼類似,使用於社會運動之外,大量的外籍移工也拉高了菲律賓使用社交媒體的比率。
而在調查中,針對最常使用的軟體部分,即時通訊軟體中,以Whatsapp最受歡迎。Whatsapp對於東協及印度民眾而言除了是通訊軟體之外,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更重要的是,Whatsapp的軟體建構上使其在2G手機上也可以使用,對於手機普及率高卻網路不甚發達的東協和印度地區,無疑增加了不少誘因。
不過,在泰國和越南,使用者偏好的即時通訊軟體卻不是Whatsapp。在泰國,即時通訊軟體的首選是Line。Line在亞洲最大的市場之一就是泰國,自2015年起該軟體在泰國即有90%以上的市佔率。而Line針對泰國民眾也不斷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無形中提高了泰國民眾的黏著度。而在越南,當地的即時通訊軟體ZALO則是該國民眾最愛。ZALO自2012年推出以來,已有一億左右的用戶人數。2019年,越南國內ZALO下載率達8成之多,且ZALO也開發了支付、影音串流等各種服務,提高使用者的意願並觸及潛在客戶。
而社群媒體方面,七個國家接一面倒地偏愛臉書。東協和印度的消費者表示,臉書並非只是聯絡動態的工具,而是接收訊息的重要平台。除此之外,臉書也逐漸成為線上交易的重鎮。對於臉書使用者來說,賣方可以無償地將商品上架,並且利用分享或直播方式推銷商品,而買方則可以即時看到最新的商品並得到賣家最即時的回應。除此之外,Instagram在東協印度也逐漸有了影響力,尤其是印尼。Instagram以圖為主的貼文方式使得其能夠以圖像編排故事,搭配上印尼人喜歡分享訊息的民族性,該軟體片在當地擁有了相當的影響力。
多數的國家在數位化時,多半循序漸進,先以電腦為主,接下來逐漸發展為通訊設備。而網路亦然,通常各國皆是先以有線網路為主,再開始發展無線網路。
但東協和印度卻非如此。在這些國家的數位革命中,手機反而成為了要角。除了方便外,低廉且足以負擔的價錢使東協和印度民眾在接觸網路時優先以網路為主。因此,此地區多數的網路使用者在使用網路社交媒體時,通常都是通過APP使用,而非網頁版。
但其中,越南民眾卻表示對於網頁版仍有依賴度,這最主要是因為網路品質。在越南,即使手機和行動網路已經普及,但網路的速度和穩定度卻仍有待加強。在越南,雖然行動網路普及,但一旦到了網路使用的尖峰時段,欲使用流量較大的網路活動如看影片或玩遊戲時,就會遇到網路卡頓的問題,且4G的行動網路卡頓狀況甚至比3G行動網路更嚴重。如此一來,民眾對於行動設備上網的意願自然不如電腦上網。
東協和印度各國使用社交或通訊軟體的時間相當驚人,整體而言,幾乎已經是全天候使用網路。根據調查,網路使用最高峰的時間落在晚餐後及睡前。根據社群媒體行銷相關資訊,以Instagram為例,除了午休時段之外,貼文最容易被看見的另一時段則是在晚上7-9點之間。
令人意外地,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社交媒體使用時間高峰幾乎從上午8時起就幾乎沒有任何地變動,直至晚間八時才開始下降。這樣的狀況與其他東南亞相對不同,但若深究其社交網站和平台使用概況,卻可略知一二。
星、馬二國民眾使用頻率最高地社交媒體為Whatsapp,該通訊軟體亦為歐美國家民眾頻繁使用的聯絡軟體之一。Whatsapp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民眾的日常生活中並不僅止於社交使用,更多的時候,它是星、馬兩地民眾中要的工作工具。而工時排名一向為世界前十的星馬地區,也在無形之中拉高了其網路社交平台的使用時間。
東協和印度民眾在選擇社交媒體APP時,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親友使用。社交平台本質上在建立之初,除了既有的交友功能外,後來進一步發展,附帶有聯絡等功能。目前許多社交平台雖然能夠同步使用者的貼文,但通訊部分卻無法做到不同平台的訊息同步,故親友是否使用同一平台便會影響民眾使用的意願。
而介面是否好用則是影響民眾使用一媒體的重要關鍵。事實上,在購物及影音使用時,介面對於消費者而言是影響其消費意願的一大重要關鍵。可知,介面是否容易使用是重要誘因。
另外,上傳速度及容易分享也是影響東協印度民眾使用一社交媒體的因素。東協和印度民眾在社交媒體上除了「社交」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各種社交平台關心親友的動態。而目前臉書、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在發布動態時多半會配以圖片甚至是動態影像,故一平台上傳資料的速度以及傳播資訊的迅速與否,也與民眾是否選擇使用該平台息息相關。
東協和印度民眾對於社交媒體的依賴,最主要是因為社交媒體可以用以關心親友動態。多數東協和印度的社交媒體使用者亦是如此。事實上,目前社交媒體平台雖然仍保有交友的功能,但早已成為了使用者分享資訊,並同時關心他人所分享的資訊的平台。而多數的使用者亦表示,社交媒體的功能對於使用者來說並不僅止於社交,而是重要資訊的傳遞媒介。
同時,東協和印度的民眾在使用社交媒體時,也會利用社交媒體觀看影片,而所有受訪國家民眾中,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民眾為最。這樣的情形與Youtube和各大社群平台的串聯有關。目前上傳於Youtube的影片,只要嵌入連結,便可以直接於各個社交媒體平台上直接觀看並播放。而相對地,Youtube本身也逐漸成為社交媒體平台。目前Youtube除了影音播放外,亦有留言對話及直播功能。甚至,與臉書等較顯著的社交媒體平台一樣,特定影片中亦可以標註朋友。影音播放平台和社交媒體平台之間的界線,在這樣的功能之下,逐漸模糊。
東協和印度民眾喜愛使用網路購物,在前述的跨境購物中已可知一二。而在境內網購中,亦是如此。其中,在境內網購上,以馬來西亞的民眾最愛網購,比例達96%。
馬來西亞民眾喜愛網購的原因,首先是其國土結構。馬來西亞國家的國土並非全部相接,而是有約一半的國土與印尼、汶萊兩國國土共同位於婆羅洲島上,與馬來半島的國土隔南中國海相望。交通往來的不便使得馬來西亞的民眾購物時必須依賴網路購物。而同時,馬來西亞國民信用卡持有率也是世界第一,該國國民對於非現金支付的接受度也非常高。除此之外,該國行動網路滲透率亦是全部受訪國家中最高,高度網路使用之下,對於線上購物自然也樂此不疲。
而網路購物在東協印度高度風行的另一原因,還有東南亞民眾的線上購物習慣。對於東協印度民眾而言,購物平台的功能並不只是購物,還有交友的功能。愛聊天的東協印度民眾在與平台客服人員聊天時得到滿足感,進而助長了東協印度民眾的網購率。
談到誰是東協印度境內網購平台的龍頭,非蝦皮、Lazada莫屬。兩者無論是在境內或是跨境購物上皆是東協各國的最愛。根據商研院行銷所調查顯示,在馬來西亞和印尼,僅就兩國穆斯林消費者族群而言,使用蝦皮購物的比率就突破了70%。蝦皮和Lazada為了因應東協地區的穆斯林喜好,針對穆斯林作出穆斯林商品專區,並且跟著伊斯蘭節慶、聚禮日做出各種促銷活動,深深擄獲了穆斯林客群。同時,支付方式和物流也因應各地做調整,加上平易近人的價格,讓東協消費者欲罷不能。
但這兩個平台卻沒有打入印度市場。在印度,最受歡迎的網路購物平台,無論是跨境購物或是境內購物皆是Amazon。Amazon India能夠順利打入印度,除了因為蝦皮和Lazada未進場外,其策略也有相當原因。首先,Amazon對於印度能夠長期投資,而非僅看短期效益;再者,Amazon為了適應印度市場,將平台在地化,提供了貨到付款的方式給消費者;最後,Amazon高度信任其在地的高層經理,簡化決策程序,確實做到跨國企業必須的彈性。
另一個能夠與蝦皮和Lazada抗衡的網路購物平台則是Tokopedia。Tokopedia在印尼是最受歡迎的網購平台,其市場策略和Amazon有相似之處。首先,Tokopedia確實觀察到印尼各地區消費者的偏好及習慣,再來,除了線上之外,該平台也參與線下的展覽主動接觸潛在用戶。除了這些方式,Tokopedia也不斷的根據自身所得到的經驗調整市場方案,高度彈性並且確實了解市場,使得Tokopedia成為了網購平台新寵。
而對新加坡民眾而言,雖然蝦皮購物非常吸引人,但是Qoo10的吸引力和蝦皮不相上下。新加坡民眾對於Qoo10的喜愛,首要是其極為快速的到貨速度。目前而言,Qoo10最短可到貨時間為3小時,且商品種類不論。僅這個服物就使得Qoo10在新加坡市場的佔有率在5年之內翻倍。而Qoo10並未止步於此,目前預計將投資在8國擁有11個處理站的Qxpress,進一步增強物流系統。另外,Qoo10也希望能夠使用區塊鏈及虛擬貨幣,除了希望能夠強化對其客戶的支付安全保障之外,也希望能夠增加金融服務較為不便之地區的客源。
東協和印度民眾網購時,最喜歡購買的首推服飾、鞋包配件以及化妝品。但除了這些品項之外,泰國、越南的民眾也喜歡上網購買日用品,印尼的網路購物愛好者則對3C產品有所偏好。
在喜愛購買日用品一項上,在先前一份關於歐洲民眾上網購買日用品的調查中,提及了消費者上網購買日用品的心態。消費者偏好上網購買日用品的前三個因素是可以隨時購買產品、送貨上門的服務帶來方便、不需要自己提重物回家。同樣的,在泰國和越南的消費者心目中,能夠以最快速且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取得日用品也是兩國消費者喜愛上網購買日用品的主要因素。
在印尼,如果打開Lazada,可以發現平台上販售的多半以3C產品為主。印尼消費者喜歡上網購買3C產品的主要因素是因為網路購物平台提供較多的優惠及促銷。低廉的價格吸引消費者是一因素之外,中產階級的增加亦使得該國消費力提升,對於電子產品有更多的需求。
除了自行上網蒐集資料與參考購物網站商品頁的評分之外,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印度的消費者在網路購物時也會使用比價網站。
比價網站的主要功用在於能夠方便消費者迅速得知一商品在哪個通路或平台上單價最低。換句話說,一個好的比價網站必須要能夠盡可能地蒐羅所有網路購物平台上每一件商品的單價資訊。
新加坡對於比價網站的使用歷史為東協印度各國中最久者。2010年,CompareXpress為進入東協印度市場的第一個比價網站平台,而其選定的目標國家即為新加坡。而馬來西亞國內也創設有 Jirnexu比價平台。該平台所提供的服務不是如一般的比價網站僅止於B2C,其亦有B2B之服務,且與多家銀行如花旗、匯豐、渣打、蘇黎士等合作。平台上展示的比價品除了一般的商品外,亦包含信用卡、金融商品、旅遊產品等多項。
而在印度,Amazon本身即具有比價之功能,故對於常態性使用Amazon作為購物平台的印度消費者,自然而然也對比價平台有著高度的依賴。
消費者對於商品的評價和回饋對於網路商家是非常必要的。對於商家而言,消費者的評價除了單純對商品和店家的回饋功能之外,亦是店家廣告與宣傳的良好素材。
東協印度網路購物使用者在購物後會不吝留下他們的評價。其中,新加坡消費者網購之後喜歡張貼評價在購物網站上。事實上,新加坡網購消費者在購物完成後是東南亞地區最不吝於表達自己意見的,至少34.7%的消費者會在訂單出錯時給予負面評價,但如果東西很滿意,給正面評價的比例則是印尼的2倍。而網站中的評分功能則深獲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的民眾喜愛。以印尼原生平台Tokopedia為例,商品的得分高低會影響該商品被看見的程度。得分越高的商品就越容易被推薦至網站首頁。
而在菲律賓、泰國和印度,消費者則偏好口頭分享自己的購物經驗。這和東協印度民眾偏好能夠互動的購物場域相關。東協印度民眾喜歡直接看到商品並講價,在給評價上亦喜歡直接口頭對賣家說,還可以順便聊天交朋友,一舉兩得。
對於嚴守規範的穆斯林而言,能否在生活中嚴守古蘭經以及聖訓的教誨十分重要,清真認驗證制度就此而生。當商品通過認驗證程序後,為了更容易辨別,會放上Halal標誌代表清真。不過因為清真認驗證所帶來的商機龐大,也使得各國在認驗證規範上有所差異,時常出現一國標章無法受他國認可的情形。
不過對於印尼和馬國的穆斯林消費者而言,商品上面只要具有Halal的標章,消費者即會認可該樣商品為符合伊斯蘭教義的清真。雖然馬來西亞的穆斯林消費者在調查中表示較信任由其本國和穆斯林國家所頒發的認證標章,但原則上還是表達了對非穆斯林國家認證的信任。
而在常見商品需要認證的部分,印尼和馬國穆斯林消費者對於吃進肚子裡的,如肉品、加工食品、藥品、營養補充品等,較在意認證標章的有無;相對來說,外用的化妝品和個人清潔用品,價格和品牌才是影響購買的關鍵。
消費者選擇購買商品的通路,對於廠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資訊。而透過了解消費者習慣前往的通路,也可以了解一個國家的販售通路樣貌。而在印尼和馬國,消費通路就相當不一樣。
對於馬國穆斯林而言,大型量販店、超市是消費者對於實體通路的首選。馬來西亞國內的通路類似於西方,TESCO、Mydin對消費者而言,可以以低價購買到生活所需,十分方便。而印尼消費者高度依賴便利商店的原因也是如此。印尼便利商店Indomaret的商品十分齊全,甚至連藥品都能購買到,且商店密度高,對於消費者來說是一大誘因。
至於線上商店的部分,超過70%印尼馬國穆斯林消費者皆表示蝦皮是其首選。蝦皮在印尼馬國的平台上打造了穆斯林專區,加上配合穆斯林每週一次的聚禮日,每週五推出不同的促銷,更在穆斯林的齋月、忠孝節、伊斯蘭曆新年推出各種不同的優惠,深深擄獲印尼馬國穆斯林的心。
臺灣目前對於穆斯林市場的了解還有需要加強的部分,許多廠商對於何種商品需要通過認驗證十分不解。此次的線上調查也針對這個部分做出了深入探討。
調查之中可以發現,印尼馬國多數的穆斯林對於侵入式醫療器材、衣物、電器等,皆表示不需要有認證也會購買。不過海鮮、農產品等食物,仍然有許多人表示,如果標有清真認證標章,購買時會比較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相當多的印尼和馬來西亞穆斯林消費者表示,寵物的食品及用品必須要受到清真認驗證的規範。這主要與伊斯蘭的教義有關。伊斯蘭教義中,穆斯林除了不可食用豬肉及其製品、酒精、非經誦經而宰殺的動物、宰殺前已死亡的的動物之外,含有這些成分的東西也應當盡可能避免購買。而寵物食品則有極大的可能是由受教義禁止的肉品製成。為了避免違反教義,許多的穆斯林便有了清真寵物食品和用品的需求,也使得寵物食品及用品意外成為了需要清真認驗證的標的。
在旅遊主題的選擇上,馬來西亞的穆斯林消費者和印尼的穆斯林消費者喜歡的主題相當不同。馬來西亞多數的穆斯林消費者表示,旅遊時較為偏好文化主題,而印尼消費者則較為偏好美食主題。
馬來西亞穆斯林遊客對於文化主題較為感興趣的原因,與教育水準、國民收入相關。整體來說,當一國國民教育程度及收入較高時,通常該國國民對於文化的保存與認識也較為重視。除此之外,根據其他的調查,馬來西亞旅客也非常喜歡坐車兜風,體驗他國文化的氛圍。
而美食主題則是印尼多數穆斯林消費者的首選。事實上,印尼國內的文化多元,融合了各式各樣不同階層,而且小吃文化盛行,這使得印尼消費者也會想要以品嚐庶民食物的方式認識一個國家,並且享受其他國家的美食創造出的體驗。
多數人對於穆斯林的印象都是每日皆需要禮拜,故而在許多穆斯林友善旅遊的建置上,是否具備祈禱室成為了大家重視的課題。此外,古蘭經和聖訓中對於上完廁所需要用水清潔一事上有其著墨,也讓許多的穆斯林友善旅遊特別重視建置穆斯林能夠使用的淨下設施。
但針對印尼和馬國穆斯林的調查中卻發現,祈禱室和淨下設施對於穆斯林而言並不是旅行時最必要的設施。其因在於,在針對禮拜時的教義規範上,禮拜的場所只要潔淨、禮拜面對的方向上沒有偶像即可,並未限制穆斯林必須在特定地方禮拜。而現今有許多手持式的淨下設備可供穆斯林事先盛裝清水後使用,故而淨下設施對穆斯林旅客來說並非特別重要。
但兩國穆斯林不約而同皆表示,是否具備清真認證的餐廳、旅館,讓穆斯林能夠賓至如歸是最重要的。另外,在伊斯蘭教義中,到各個清真寺參訪、禮拜係是一尊崇穆罕默德教誨的表現,故清真寺在兩國穆斯林消費者心目中也是重要設施。
對於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穆斯林消費者而言,保險是所有人的首選。主要是因為保險雖然利率較低,但整體而言較好上手,風險也相對低。
有趣的是,兩國不同職業的穆斯林消費者雖然都喜歡購買保險,但比例各有不同。差異較大的兩個職業分別是勞務工作者和學生。印尼的勞務工作者相較於馬來西亞的勞務工作者購買保險的比例低了20%左右;但更特別的是,印尼的學生購買保險的比例卻比馬來西亞的學生高出了將近一倍。
如果要解釋這樣的差異,必須從保險品質及受保狀況來看。依據法規,印尼資方必須幫勞工投保相關保險,在已經具有保險的情況之下,印尼的勞工對於購買保險自然較無興趣。
但印尼的學生則相反。雖說國家也會依法提供學生免費的國家保險,特別是醫療保險,但整體而言國家醫療保險的品質並不高,配合的醫院素質較差。為了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療品質,且兼具投資理財的效益,印尼的學生多半會自己另外購買醫療保險。
伊斯蘭銀行或金融機構是為了因應穆斯林對於金融產品的特殊需求而出現。穆斯林在選購金融產品時,會特別注意該產品是否有違背宗教規範之可能。例如,當投資的金融產品可能涉及賭博、製酒等相關行業時,穆斯林就會盡可能的避免購買該產品。
不過,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印尼和馬國兩國的穆斯林消費者前往伊斯蘭金融機構購買金融產品的比例有非常大的不同。馬國穆斯林消費者會前往伊斯蘭金融機構購買產品的比例近80%,相較之下,印尼穆斯林消費者比例則不足60%。
出現差距的原因之一,除了馬國整體宗教虔誠度較高之外,和兩國金融設施架構也有相當大的關係。馬來西亞的伊斯蘭金融體系建置完全,甚至是全球第一個伊斯蘭金融債券的發行國,而且馬來西亞政府開放其國內所有銀行皆能交易伊斯蘭金融商品,相較於伊斯蘭銀行業至今只佔其國內銀行業務2%的印尼,自然馬來西亞穆斯林消費者更容易接觸到伊斯蘭金融機構,前往消費的比例更高。
在線上支付上,印尼和馬來西亞慣用的支付軟體有所不同,不過更大的差異則是不同性別慣用的支付軟體和比例。
以印尼而言,GoPay 和OVO是無論男女都愛使用的支付平台,兩者受喜愛的程度差不多,皆超過70%。但較為有趣的是,印尼女性使用支付平台的比例高於印尼男性將近10%,無論是GoPay 或OVO皆如此。深入探究其原因,跟線上購物的比例有關。根據一份2018年印尼在雙11線上購物的問卷調查,雖然印尼人人皆愛線上購物,但女性比起男性在線上購物的比例來得高,也造成支付平台使用比例的差異。
而在馬來西亞,男女喜歡使用的支付平台則有所不同。馬國的男性特別愛使用Maybank,馬國的女性則偏好Touch’n Go。出現這樣的差異在於,馬國男性相對於女性購買金融產品的比例高出約20%,而使用Maybank操作金融產品買賣相對方便。而Touch’n Go平台除了支付線上的消費以外,更訴求讓女性能在較為安全的狀況下支付臨時產生的費用,例如不需要在夜間時於停車場中奔波繳費,擄獲不少女性的心。
新南向市場的人口結構年輕,網路滲透率仍低,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人口/流量紅利大,和已開發國家不同的是新南向國家多半跳過PC網路發展行動網路,網路經濟近年也因為政府積極布建行動網路而成長快速。印尼人口擁有2億4千萬、其中網路使用人口多達1.5億,手機上網使用占比近90%、平均每日使用8個半小時,超過世界平均的6小時40分鐘;而印度近14億世界第二多人口,網路使用人口超過6億 ,其中超過80%使用手機上網,為印尼印度孕育超級App提供良好環境,也成為國際新創、資金關注的焦點市場。
新興市場網路經濟成長快速,人口數眾多及市場潛力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孕育出了多家在地數位科技應用平臺(又稱Super App),其中也有多家新創成為獨角獸,成功吸引了國際資金挹注。這些Super App基於對在地文化及消費者的深刻理解,從生活應用的層面切入,推出貼心方便的叫車、網購、訂票、支付等服務,逐漸擄獲當地人的信任,也逐漸培養起龐大的流量,成為大眾最常使用的Google、Facebook、IG、WhatsApp等之外的流量風口。而印尼與印度更是新興市場獨角獸的大本營,在東南亞10隻獨角獸新創,就有四隻來自印尼,而印度更是孕育出總計近14家獨角獸科技新創。
流量風口可分為有和Google、Facebook等主流國際廣告串接的和獨立自成系統的封閉式風口,封閉式風口無法透過Google和Facebook廣告觸及到他們的使用者,需要獨立與此類平台合作。此類封閉式風口又可以再以其使用者類型分為垂直型和水平型,垂直型流量風口多因某特定品類而生,使用者使用此類平台為購買或蒐集特定產品資訊,如專賣美妝品、母嬰用品的電商,或討論相關產品的社群,具有專精品項、高社交互動、高黏著度等特性。
而水平型流量風口多為解決一般大眾生活上會遇到的問題提供服務,如叫車、外送、訂票等線上服務,為了生活情境而發展的服務,因此有使用者數量龐大且廣泛、使用頻率高等特性。此兩類平台都是印尼印度消費者在使用Google、Facebook等主流平台之餘,經常使用的流量風口。
水平型流量風口,通常是為了在地生活的特定生活情境提供服務,如叫車、外送、訂票等線上服務,也因為此類平台為解決生活問題,水平型具備使用人數大、使用頻次高的特性。經典例子即是印尼 gojek,從最初單純的叫車平臺起家,在印尼就有超過 2,900萬的月使用量,後來擴張至外送、線上支付、汽車美容、按摩、清潔、娛樂、電玩等服務,深入印尼人生活的同時,也持續累積越來越龐大的使用者資料,讓gojek 得以持續進化,做出更多用戶感興趣的服務內容,印尼其他還有提供生鮮超市商品代買配送服務的happyfresh、印尼最大計程車叫車平台Bluebird;而印度方面有高達2億註冊用戶的OlaCabs、和有印度支付寶之稱的payTM。水平型動輒幾百幾千萬流量,適合產品及品牌曝光。
垂直型流量風口,通常都是為了某特定品類而生,垂直型超級APP,尤其是討論高的品類,像是專賣美妝、母嬰用品、醫療產品的電商,或是專門討論相關產品的社群,因此有高專精、高社交互動、高黏著的特性,用戶使用此類平臺多為購買特定產品或蒐集相關資訊。除消費者外,各大品牌、買家也會將其作為市場趨勢的參考,有潛力作為 to B 又 to C行銷的流量風口。除最常見的電商平臺外,為增加用戶黏著度,印尼和印度作為新南向最大新興市場,此類平臺不但吸引國際品牌的關注尋求合作,具社交特性的風口還會孕育出平台KOL,雖沒有主流網紅的高粉絲數,但深得平臺用戶的信任,其互動性更高,適合上架市場測試、行銷推廣合作。
現今跨國行銷最普遍的廣告形式莫過於 Facebook、IG、GDN(Google Display Network)等,能覆蓋到的平臺最廣、能觸及到的受眾最多,在新南向國家中也是一樣,應用此類國際平台可達到如灑網捕魚般的效果。但也因其覆蓋相當廣泛,且廣告主眾多競價激烈,導致想出口拓銷的品牌業者持續花大錢下了廣告,實際目標轉換成效越來越低。商研院行銷所有鑑於此,與印尼印度在地流量風口洽談了異業合作策略,針對數位行銷、社群行銷、市場測試三個方面,發展出強化出口拓銷輔導成效的在地三支箭!
商研院行銷所第一隻箭:數位廣告在地化
為求精準針對消費者及買家做廣告投放,事先調查目標市場的買家及消費者常用的Super App,並將這些Super App中有與Google、Facebook等廣告平台串接的項目一同擬進數進數位廣告投放策略之中,例如,印尼當地常用的新聞網站點滴網(Detik),或是印度知名 B2B 貿易網站印度市場網(IndiaMart),都具有高流量且同時開放串接Google廣告。另一種方式為與封閉式平臺如Super App合作,此類Super App不與Google、Facebook等廣告串接,如印尼的 gojek,提供超過 20 樣的服務,把數據收在自己手裡,提供內部廣告服務。在地性加上民眾的高重複使用性,能夠更多方面地讓消費者看到廣告資訊,也是一個獲取在地流量的好方式。
商研院行銷所第二隻箭:社群行銷
垂直型流量風口具備專項品類、高黏著度、高社群互動的特性,加上平臺本身具有的用戶數據和市場觀察,適合海外品牌作為專項產品行銷曝光、市場測試、消費者回饋蒐集的渠道。透過選擇對應平臺特性的臺灣產品,配合該流量風口的內部專家諮詢,並透過平臺上的 KOL進行社群行銷,以及最後樣品發送、小額試售等市場測試,可以借重當地消費者對平臺的高信任、高黏著、高互動性,讓臺灣品牌快速在該社群打響知名度、蒐集使用者回饋。這些成果都是和當地潛在大買家洽談生意非常加分的好素材,能夠大大增加業者媒合成功機會。
商研院行銷所第三支箭:市場測試
不同類型的流量風口適合合作運用於不同行銷策略。水平型流量風口如Olacabs、Bluebird、HappyFresh、gojek,因為使用者廣泛流量龐大,適合置入產品於其服務中以曝光產品,或更深度合作樣品發放蒐集消費者回饋;垂直流量風口因為高專精且有產業性質,如Orami、Babyologist、Babychakra、practo,適合與之合作讓平台上的KOL試用產品並影響其他平台使用者,或小量試賣測試市場,比綜合電商更易吸引當地消費者,消費者回饋、測試結果,均可以強化與買主溝通,增加被買主青睞的機會。
1.Google、Facebook等主流廣告平台,因為廣告主增加快速、使用者成長趨緩,加上使用者逐漸廣告疲乏,廣告成本增高,雖仍能覆蓋到大量用戶,但效果逐漸降低。
2.新流量風口是自成系統,不和Google、Facebook串接的當地超級App,這些超級App在擁當地龐大流量,可再細分為普羅大眾經常使用的水平型、及具專項產品且高互動性的垂直型。
3.商研院行銷所和新南向國家的在地流量風口洽談合作,透過在地行銷策略夥伴從數位廣告、社群行銷、市場測試等不同層面和垂直型及水平型流量風口合作,找到新的流量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