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Amazon宣布8月開設線上藥局,於班加羅爾地區販售處方簽、非處方簽、傳統的阿育吠陀藥品,以及基礎醫療設備,例如:血壓計、手持按摩器、血糖儀。根據印度商會聯合會的白皮書,在新冠肺炎流行之前,有350萬印度家庭使用了線上藥局。在5月的期間,有900萬家庭使用了在線醫療服務。近年來,印度出現了許多線上藥局,但由於缺乏明確的規定,許多線上藥局都在努力搶占市場,1mg、Netmeds、Medlife和PharmEasy等新創企業目前在印度線上販售藥品,且銷售至印度大部分地區。這些新創公司提供吸引人的折扣以搶占市場。Amazon表示,它將為所有訂單提供高達20%的折扣,加入市場折扣戰。除了Amazon之外,Walmart旗下的Flipkart也同樣關注線上藥局市場,為了線上藥局業務積極在建構自己團隊,目前正與PharmEasy創始團隊進行多輪談判,探討合作空間,以利搶占線上藥局市場。一方面Flipkart也在關注相關法規,因Amazon推出線上藥局服務後,全印度化學家和藥劑師組織(AIOCD)立刻致信Amazon創始人Jeff Bezos,稱其推出非法銷售服務。雖然政府已經發布關於線上藥局的法規草案,但仍處於草案階段,因此暫時缺乏明確的管理辦法與規則。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國際旅遊,觀光立國的泰國首當其衝。泰國國內旅遊雖逐步解封,但為避免疫情二次擴大,延長國際旅遊復甦時間,社交距離、人數限制等措施仍需維持。泰國旅遊科技公司也調整自身商業模式,將重心轉往國內觀光旅遊市場,運用數位科技和旅遊服務提供者共同對 抗難關。泰國觀光旅遊科技公司之一,提供線上預約服務的QueQ 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QueQ 首要幫助泰國餐廳在尖峰時間的人數控制,獲得新一波的用戶成長,在新模式成功後發現其他產業有相同需求,擴展服務到銀行、醫院、和政府機關,QueQ 更和國家公園、野生動物和植物保存局合作,讓泰國人民可以透過 QueQ 提早預約以控制旅遊人數。提供泰國高爾夫球預約服務的科技公司Golfdigg 在疫情初期受到年度高爾夫球大活動Honda LPGA Thailand 和3、4月所有的高爾夫球課程取消後,積極以發售線上優惠券方式幫助高爾夫球場、平臺在疫情期間保持一定現金流Golfdigg 也引進線上付款,降低人與人接觸傳染風險。泰國旅遊科技業者表示在有效疫苗大規模接種之前,泰國旅遊需仰賴新模式、業者需擁抱新科技,提供客製化的國內旅遊服務,也呼籲政府需要多和旅遊科技公司、新創合作,協助推廣疫情下的新國內旅遊服務,官民攜手度過難關。
根據尼爾森(Nielsen)在74個市場中進行的一系列調查,在新冠肺炎爆發後,東南亞消費者將重新考慮用餐的地點,並將在家中用餐列為首選。舉例來說,在馬來西亞和越南,有62% 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在家中進食的頻率要比疫情爆發前高。由於「在家用餐」成為消費者的首選,帶動了消費者對外送餐飲與生鮮雜貨外送服務的需求,這將對多數餐廳與零售通路產生明顯影響,餐廳會逐漸往外送平臺靠攏,而零售通路則需針對電商、物流與庫存進行整合與調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新冠肺炎之後生活逐漸恢復正常,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也可能不會回復到疫情爆發前的狀況,因為其飲食體驗已被重置,思維和行為也已經重新定位。因此,消費者不僅會重新評估他們在哪裡吃飯,而且他們還將更加清楚自己在吃什麼,進一步培養了消費者的線上購物習慣。此外半數以上消費者表示,即使在疫情結束後,他們會更加注意飲食健康,也會繼續在家用餐。這波疫情重新定義了消費者的飲食習慣,同時也為製造商、餐廳和外送平臺提供機會重新思考健康產品的重要性,以確保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對於健康和便利性的需求。對零售商而言,強化線上通路,進一步做到虛實整合(O2O)甚至是虛實融合(OMO),透過全通路經營(Omni Channel )累積更多消費數據,才能做到更加精準地分析與溝通全方位的通路,這也將成為未來消費者的購物方式。
美國知名數據公司App Annie在近日發布2019年全球App 的「Top Publisher Awards」排行榜,最賺錢的前五十App,中國大陸企業即占了11家,其中營收最為亮眼的是中國大陸的騰訊控股公司所發行的《王者榮耀》手遊,第2名是網易,第3名則是風靡各個年齡層的《Candy Crush》,社交App「Tinder」則是首個躋身前 10 的非遊戲App。近期在國際上炒得火熱的TikTok(抖音),不僅虛擬網路的App也是越炒越熱,在App Annie 新公布的8月份排行榜中TikTok 仍占據下載排名第一,收入排名第二;即便印度以有可能會損害印度國家安全及侵犯用戶隱私行為為由,全面禁止 TikTok、WeChat 等近 200 款中國大陸手機應用程式,仍擋不了全球消費者的心,TikTok 仍連續霸占下載排行第一龍頭。而就在印度禁止TikTok 短短一個月內,當地類似平臺如雨後春筍冒出,搶占市場占有率。如當地知名社群平臺ShareChat 推出了Moj、最大音樂流媒體Gaana推出HotShots等, 印度許多新創企業也趁勢而起,像Trell、Mitron 等希望藉由這次機會,取代TikTok,紛紛以Made in India作為廣告號召。
對於藝文愛好者而言,在美術館及展覽受疫情影響而被迫暫停與延期的同時,藝術文化產業與機構其實也嘗試在困境中找尋新的可能性。在印度的雅加達南部,Basoeki Abdullah博物館即透過與在地16位藝術家們合作,選擇在一條平凡的巷弄中繪製長達233米的3D河流。作品寫實的風格加上配合巷弄中的樹木與草叢,真實的程度讓經過的人們都紛紛下意識地避開了河水,在街道旁駐足欣賞這樣的作品。創作者利用3天完成了3D河流作品,使用了大量的油漆顏料,當巷弄微微向上的時候河流便會越來越小;當道路下坡時,河流則會變寬。不論是遠遠眺望亦或是身歷其境,都可以與此公共藝術有不一樣的互動。逼真的河流景象不僅改變了人們觀看藝術的方式,更使在疫情中不安定的情緒得到了舒緩與放鬆,也為小鎮添增了許多趣味。有別於美術館中較為安靜嚴肅的展覽型態,3D河流改變了社區的氛圍,社區的居民表示,以前這個地區很安靜,多半都是汽車駕駛過的聲音;有了這條河流彩繪之後,添加了小孩子的歡笑聲以及人群的談話聲,整個地方變得熱鬧了起來。透過與作品的互動將公共空間與藝術空間的界線模糊化,也同時讓藝術創作融入日常生活風景。觀賞者不用舟車勞頓去尋找藝術作品,在這裡打開家門,走過街口便可以拿起手機記錄藝術。
新加坡政府近幾年積極打造自駕車發展環境,希望透過新技術解決正在面臨的高齡化社會挑戰,讓年長者或是行動不便的人士也可以藉著自駕車優遊於城市之中。新加坡政府與南洋理工大學共同創立自駕車測試中心,在占地 5英畝的測試園區模擬都市環境,街道與新加坡其他道路相仿,設有紅綠燈、斑馬線,和交通號誌,甚至還有降雨模擬器,吸引全球各地的自駕車新創公司,來此測試自家技術。負責自動駕駛汽車研究的南洋能源研究所(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 NTU)教授Subodh Mhaisalkar 說:「 新加坡的高齡化速度很快,為了能提供給老年人機動性,擁有自駕車的技術將對新加坡未來的都市運輸是有長遠優勢的。」該研究所的自動駕駛技術著重於年長者或是行動不便的人士,他們認為這些人將是最先從這技術中受益的群體。目前,自動駕駛的車輛已經在新加坡許多被指定的特殊城鎮或路段中使用,與其他傳統車輛一起行駛於馬路上。然而,目前的自駕車技術為確保安全,新加坡政府嚴格規定行駛速度必須低於時速 30 公里,並要求駕駛者需要在車內。臺灣今年因為 5G 上路,也正積極開始發展自駕車的軟硬體技術,對於自駕車供應鏈的臺灣廠商,新加坡正是可以考量及借鏡的市場之一。
根據 Digimind(全球性的社交媒體監測和競爭情報公司)的調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後,東協地區約有77%的消費者更喜歡留在家中,而排名最高的是印度(87.8%)、印尼(77.5%)、 新加坡(76.6%)、馬來西亞(71.3%)和菲律賓(70.3%)的消費者。目前東協地區的消費者正在迅速適應「新常態」的生活環境,並對新冠肺炎可能再次流行保持警惕。如此雖然也造成各國政府為減緩疫情對經濟衝擊,逐步推出相關放鬆管制的政策措施,但大多數消費者還是喜歡留在家裡,且預計這種趨勢將持續數月之久。消費者傾向尋找使他們能夠留在家中,同時也保持過去包括購物、社交和尋求娛樂等例行習慣的解決方案。另部分品牌業者為因應消費者喜歡待在家中,在缺乏運用實體店面吸引顧客的情況下,改用串流直播等新媒體的銷售方式,以吸引消費者上網購物,如Flipkart、Lazada和 Shopee等公司,均設法在沒有大型實體活動的情況下,繼續與客戶建立聯繫並互動。新冠肺炎大流行已經加速了品牌業者運用新技術和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有鑑於新常態,企業被迫適應新興的消費者行為和消費趨勢。
IG近期宣布針對印尼用戶推出了App內購物功能,以提供印尼用戶一站式消費解決方案,是為了協助當地企業與零售用戶優化行銷策略並提高銷售成績。IG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該平臺就已經幫助許多小企業在線上銷售其產品。目前IG使用人工審核的方式來協助當地業者創建專屬的商家帳戶,當申請被批准,業者就可以再將產品目錄和企業帳戶與該商家帳戶連接綁定來啟動完整的App內購物功能。當地美妝業者受訪表示,此免除了以往還需外連到商家網站的必要性,能大幅減低顧客購買的阻礙,並有效提升轉化率。IG對於印尼企業的行銷來說非常重要,根據2019年的數據報告即指出,有90%的印尼IG用戶在該平臺上至少會關注一個企業帳戶。IG會針對印尼推出此客製化服務,除了因為印尼有廣泛的使用群眾,也是基於之前推出Food Orders 服務在當地相當成功的原因。Food Orders是一特定標籤,目的為促進烹飪行業在疫情期間的營收,商家可以使用 FoodOrders標籤來讓自家餐飲在IGStories上曝光, 並讓顧客透過一個簡單的點擊就直接導向到有該餐廳合作上架的食物外送App,目前印尼有合作的商家為GoFood和Grab。可以想見的是,充滿人口紅利的印尼市場未來必定將是IG重點發展業務的區域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的猖獗,讓全球消費者更加重視自身的健康,隨之帶動保健食品的成長,消費者更傾向購買非處方藥和增強免疫力的補充品。根據Euromonitor預估,相較於2019年,2020年東南亞消費者在保健產品零售端的總花費預計至少將增長3%,大於整體亞太地區的1%。此外,東南亞地區消費者對自然療法和營養保健品的信念大幅度加強,中草藥與傳統療法的消費也加速增長。由於當地人認為紫錐菊、紅薑和薑黃等草藥的成分可以抵抗細菌和病毒,也讓相關草藥產品需求激增。其他傳統中藥補品,例如冬蟲夏草和靈芝,在東南亞市場也越來越受歡迎,尤其是在華裔比例較高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另外,東南亞地區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草藥感興趣。越南THP(Tan Hiep Phat)集團推出了新的旗艦產品Dr Thanh Herbal Tea瓶裝飲料,以9種不同的草藥成分配製而成,可以增強免疫力。憑藉新冠肺炎的催化作用,根據 Euromonitor 的數據推估,到2025年時東南亞地區的中草藥與傳統產品的銷售預計將以5%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增長,其中菲律賓和越南會是主要的增長動力,其次是馬來西亞和印尼。
創立40餘年以來,新加坡著名的濱海廣場(Marina Square),首度走上線。受疫情的影響,新加坡最具指標之一的購物廣場濱海廣場與Lazada合作,聯合30家品牌成立線上商城,這也是新加坡首度有大型商場成立虛擬的線上平臺。在疫情的影響下,新加坡的零售銷售比去年同期驟減51%,因此也驅動了實體商城的數位轉型。「這樣的新做法,能幫助我們兼顧線上與線下的新機會」,濱海集團執行長林木陞(音譯)說。目前濱海廣場的線上商城,銷售的不是實體產品而是店家折價券,目的是吸引人潮走進商城,提升實體店面的銷售量。「結合線上與現下的全通路行銷,可以替廠商取得現金流,同時穩住實體店面。」新加坡Lazada執行長James Chang表示。這股實體商城結合第三方平臺的數位轉型模式,在其他東南亞國家也蔚為風潮。在印尼,地產開發集團Pakuwon Group旗下3 間賣場,共有超過 100 個櫃點與 Lazada合作。泰國指標型的賣場 SiamCenter也同樣透過Lazada, 將賣場的40個櫃點上線。這也讓Lazada在東南亞地區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大。從2018年Lazada在東南亞國家推動LazMall開始,進駐Lazada線上商城的品牌數已經成長9倍,達到1.8萬家。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位居東南亞的新加坡跟馬來西亞都頒布了「阻斷措施」(2020 Singapore Circuit Breaker Measures)以及「行動管制令」(2020 Malaysia Movement Control Order)規範民眾的日常移動,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生活方式被迫改變,長期都必須待在室內生活或工作,加上疫情對於產業發展帶來的不確定性,使許多人都產生了前所未見的壓力與焦慮。馬來西亞市場調查機構 Vase 的市場研究發現,86% 的受訪者表示,在「行動管制令」執行期間上網買了園藝工具。根據《海峽時報》(Straits Times)的報導,有園藝用品店說,「行動管制令」頒布之後,盆栽與園藝用品的銷售業績開始上升,訂單已經排到2020 年底。也有在這段期間中培養出園藝興趣的民眾說,在家種菜可以自耕自食,營養健康之外,還能節省開支。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新加坡,不過兩國民眾的心情則有些差異。相較於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民眾說,在家裡擺放盆栽、照顧植物成長,給人產生相當大的滿足感,非常療癒身心。也有民眾提到,植栽有助於緩解長時間使用電腦所帶來的疲勞。除了裝置盆栽,熱帶植物、空心菜、菜心、芥蘭菜等蔬菜是目前的熱門品項。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世界各地眾多國家的餐飲產業大受打擊,柬埔寨也無法倖免,出外用餐的消費者大幅減少,許多柬埔寨餐廳為了生存,開始轉型開發線上配送服務,而承受不了轉型壓力的餐廳則陸陸續續倒閉。然而隨著疫情生活越拖越久,也有許多餐飲業者開始反向思考,認為現在是轉型和擴張進入新市場的機會,自發性開始了新興的餐飲服務運作方式。為避免一般配送平臺的高抽成而降低利潤,加上健康飲食逐漸興盛,柬埔寨餐飲業者多半開始發展自己的線上服務,其中一種興起的新餐飲方式為,以外送為主的健康餐飲訂閱制,消費者只需在每週一線上下單,即可在每日定時收到下訂的餐點,業者Nom Nom 表示,此方式可讓消費者更長時間維持健康飲食,也對業者在經營上有許多好處,首先能藉由保持社交距離和降低餐廳內用接觸,大幅降低餐飲業者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二來業者能清楚管理每週需烹煮的量,避免食材浪費等不必要的成本,訂閱制的特性還能讓業者擁有更多的長期客戶基數,越來越多柬埔寨業者開始加入只有配送服務的模式,「雲端廚房」的經營模式已成為趨勢。
根據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和美國管理諮詢公司貝恩的報告,越南的乘車市場去年是東南亞第四大市場,僅次於印尼、新加坡和泰國。位於胡志明市的GV Asia JSC宣布7 月開始試營運GV TAXI 應用程式6 個月, 提供GV TAXI、GV租車、GV自行車、GV摩托車、GV 卡車(物流服務)等服務。該軟體主打可精準定位半徑小於10平方公尺,快速將用戶與最近的駕駛配對,且提供具有競爭力的價格。GV TAXI 先從河內開始試營運一般乘車與摩托車服務,進入目前由Grab、Bee、Go-Viet 主導的叫車市場。GV Asia 表示,GV TAXI試營運設定的目標是與約每天8,000 個駕駛員夥伴合作,服務乘客60,000 人次。預計2021 年續推送貨、食品配送和長程租車服務。到目前為止,除Bee、Vato、Mai Linh Car、MyGo 和FastGo等應用程式外,GV TAXI 將成為第六個「越南製造」乘車應用程式。越南乘車市場仍為外商Grab占73%、Bee 占16%(越南)、Go-Viet 占10.3%。GV TAXI 等國內平臺將與外國巨頭形成必要的平衡,從而為越南消費者提供最佳的服務體驗。
印尼時裝零售業是受到新冠肺炎大流行打擊的行業之一。由於大多數零售商依靠實體店面銷售,自2020 年4 月10 日起在雅加達開始實施大規模社交距離限制(PSBB)措施之後,大多實體店面被迫暫停營業,因此如Zara 和GAP 等國際品牌在本年第一季度都出現虧損。消費者去實體店面選購時尚商品,除了要配合政策戴上口罩,在試衣前後都使用洗手液消毒,並保持社交距離1.5 公尺,店家還要將客戶試穿之衣物消毒並分離擱置一段時間,才能重新上架展示,皆造成店家及消費者不便。而印尼本地時尚品牌CottonInk 和SARE Studio 對電子商務世界並不陌生,Cotton Ink 於10 年前在Facebook 上開始銷售產品,至於SARE Studio 則是另外自行架設了線上購物網站來銷售其產品,都是從線上購物起家。且目前這兩家廠商皆與Tokopedia 和Shopee 等電子商務網站整合銷售渠道,並在疫情期間受到網路購物的優勢,其銷售額皆有所增長;也由於受到大規模社交距離限制(PSBB),該國消費者對去公共場所的興趣減少,並在網上花費更多時間選購時尚商品,因此電子商務可以被視為最佳解決方案。
線上音樂串流服務平臺Spotify近期宣布上架4 個印尼原創的主題式podcast 節目,主題圍繞在真實犯罪恐怖故事以及愛情人際關係。這是該平臺首次對印尼當地文化進行考察並探究用戶喜好後,為聽眾量身打造的原創系列作品集,加上之前已上架的其他印尼頻道,自2020 年起已有20 多檔印尼podcast 上架Spotify。在印尼,超過20% 的Spotify 用戶有每月收聽podcast 的習慣,高於世界用戶平均量,2020 年的平均用戶聆聽時間也比2019 年高出10 倍,並因疫情而持續成長中。看準民眾於隔離期間渴望參與社交互動,最初Spotify 是透過與印尼對談式微網紅podcaster 合作來打入市場,並於成效顯著後加碼與當地知名媒體人合作推出節目,在用戶一片好評之下,Spotify 決定以印尼人喜愛的題材配合真實故事,加上每集都由當地名人主持、朗誦,打造猶如聲音版Netflix 的系列作品集,以說書人的角色搶占東南亞最大的podcast 市場。目前原創作品皆開放給Spotify 用戶聆聽,可想而知的是,若市場反應良好,延伸系列作品的深度、廣度,並採取限付費會員收聽的作法將是下一步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如同許多國家運用科技防疫,新加坡近期派出名為Spot 的機器狗在公園巡邏,以預先錄製好的語音訊息來提醒在公園遊憩的民眾保持社交距離。Spot 不僅可以透過聲音來宣導,還裝有攝影機,用來即時掌握公園的人數,開發Spot 機器狗的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也於產品推出時表示,此攝影機僅作為宣導、巡邏、掌握人數用途,不會用於辨識人群長相或取得個資用途。機器狗Spot 的出現, 最早在碧山宏茂橋公園(Bishan-Ang Mo Kio Park)防疫宣導,經過為期兩週的試驗期後收到不錯的成效,波士頓動力公司即刻決定,將加派更多機器狗Spot 至其他公園以擴展科技防疫的效益。目前機器狗Spot 還有在新加坡樟宜國際會展中心搭設的臨時社區隔離區執行額外任務,負責遞送藥物等防疫必需品給新冠肺炎的輕症患者,有效減少醫護人員感染風險的同時,也顯現出防疫時期各種科技產品應用的重要性。
在穆斯林的教義中,帶有情慾、色情、暴力等內容的影音節目是被禁止觀看的,甚至在特定國家中,散播或觀看此類節目可能直接觸法,但是在目前較為主流的影音節目中卻難以避免。雖然可以利用電視分級或鎖碼的方式來解決,但網路的興起,線上影音串流平臺的出現,卻使得穆斯林非常容易暴露在教法禁止他們觀看的節目之下。影音節目製播等問題也成為伊斯蘭經濟中逐漸被重視和討論的一環。為了讓穆斯林們能夠更放心地使用網路影音平臺, 享受網路影音帶來的樂趣, 馬來西亞Sutera Hijau Ventures Bhd 公司推出專為穆斯林打造的OTT 平臺Nurflix。在該平臺上,一切的節目內容皆會是符合教法規定的,讓穆斯林能夠放心地觀看所有的節目。目前Nurflix 尚未開始營運,但已投入4,000 萬馬來西亞令吉,希望在第一年發行12 個系列、每系列各12 集的節目,內容有紀錄片、家庭情境喜劇、科幻主題劇、電影等,預計於2020年10 月開始試播,試營運的3 個月,將免費提供訂閱該平臺的觀眾收看所有的節目。Nurflix 將自2021 年1 月起開始正式營運,對於該如何收費,目前尚未有詳細資料。
新冠肺炎對東南亞與南亞消費市場帶來極大衝擊。各國政府為了有效抑制疫情的擴散,紛紛採取封城措施,限制民眾的外出踏青或上街購物等活動,此舉對線下的消費行為帶來了極大影響。因此,許多消費者紛紛從實體購物轉向線上購物,此舉立刻帶來了大量的物流需求。看準這一項市場趨勢,東南亞、印度的叫車服務或者美食外送業者,紛紛新增即時配送服務(On-Demand Delivery Service),為採取線上購物的消費者配送生鮮食品與日常生活用品。來自馬來西亞、總部設在新加坡的Grab,目前已經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柬埔寨、緬甸等國家總共超過50 個城市推出GrabMart即時配送服務。印尼的超級App gojek 同樣不落人後, 也推出GoSend 為其廣大的會員配送商品。同樣的風潮,也相繼出現在南亞大陸。印度的美食外送服務平臺Swiggy 也開始在印度境內,合計共超過125 個城市啟動了商品配送的服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尚未緩和的局勢,即時配送服務的需求將有極大的可能持續增長。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球都在倡導保持社交安全距離,各國民眾也紛紛進入宅家狀態,泰國政府為了控制疫情,因此祭出餐廳內用禁令,使得餐廳內用營收大幅下滑,因此許多餐飲業者紛紛轉向外帶、外送服務,而這個風潮也帶動泰國許多餐廳轉型提供多元的外送服務。以前泰國提供外送餐飲大多是路邊攤或美食街,但現在泰國高檔餐廳如R.HAAN 也開始提供外送服務,除將各套餐點從開胃菜、主餐、甜點獨立盒裝外,為了確保消費者可以享受美味的餐點,因此還會附上說明書,餐點也會依不同顏色的標籤標示餐點是以常溫還是需加熱食用,以確保餐點品質。知名傳統泰式料理餐廳Bo.lan 除了提供餐點外送外,還結合社區小農生產的蔬菜,提供有機農產蔬菜盒外送服務。餐廳除了提供高品質餐點外,為了刺激民眾點餐外送,泰國餐廳76 Garage 推出高顏值的肌肉猛男外送服務,餐廳不但幫服務生們拍沙龍照,還在Facebook 上開直播與消費者互動,民眾只需要點餐滿300元泰銖,就可以指定喜歡的帥哥外送食物到家中,而帥哥送餐時還提供點餐民眾拍照,甚至與好友直播的服務,這樣的創新服務大幅帶動餐廳訂餐外送的業績量。
外送餐飲的雲經濟時代已經來臨。泰國中央食品集團(Central Restaurants Group)7 月宣布,將在未來5 年投資1,600 萬美元,設置100 個雲端廚房(Cloud Kitchen), 搶攻外送美食的市場。雲端廚房是外送時代崛起後,餐飲業的新商業模式。傳統餐廳需要有實體店面製作料理,再交由外送員至餐廳取餐,接著送至顧客的手上。但雲端廚房則是由多個餐廳共享一個中央廚房,並且一般而言,不會對外開放實體用餐空間,而是單純透過網路接單,由外送員送餐到消費者手上。中央餐飲集團總裁Nath Vongphanich 對媒體表示, 泰國的外送市場每年達11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且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習慣透過網路訂餐,「外送服務是餐飲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市場大餅,而雲端廚房則有利於強化外送服務」。雲端廚房所引領的新商業模式,也正席捲東南亞市場。舉例來說, 總部設在新加坡的Grab,以及印尼獨角獸gojek,或者在5 月宣布投資1.4 億美元的新加坡連鎖餐廳Jollibee Foods,都希望藉由雲端廚房,拓展市場版圖。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下,各國紛紛解禁。抗疫典範國之一泰國也緊跟解禁潮。曾受疫情重創的酒吧、KTV、按摩院、電影院等相關營業場所禁令也逐漸鬆綁相繼開放營業。然而泰國人民對是否能恢復過往的正常生活仍有所疑慮。其中電影院要恢復生機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即便是控制觀影者以梅花座方式入座或者定期消毒,仍有不少民眾擔心電影院密閉式場所的特性會有群聚感染的風險。為讓泰國民眾可以安心在維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享受看電影的樂趣,泰國影院業者發揮創意,捨棄主流室內電影院觀影方式,轉將停車場打造成露天的防疫版汽車電影院,民眾可待在自己車內欣賞電影。與一般汽車電影院不同的是,因泰國長年炎熱的氣候環境容易讓本應涼爽愉快的汽車電影院淪為露天蒸籠,業者也推出因應措施,自行架構了冷卻降溫系統,並透過塑膠管道將冷氣從各車的窗戶縫隙送入到車內,民眾也無須開啟汽車空調。在秉持防疫新生活的方針下,泰國影院推出新型態的觀影模式,期望在防疫新生活下也能享受的觀影體驗推廣至泰國大眾市場。民眾也願意在防疫新生活的期間多方嘗試,期待業者能如何力拼轉型。
中國大陸與印度的戰火越演越烈,中印邊境爆發流血衝突,現在印度又大動作禁止TikTok(抖音)、微信等59 款中國大陸手機應用程式,以有可能會損害印度國家安全及侵犯用戶隱私行為為由,全面禁止。另外小米是印度最大手機製造商,目前擁有約30% 市占;印度前五大手機商只有三星不是中國大陸公司,在精打細算的印度市場,中國大陸手機席捲印度市場,中印之間打得火熱,小米更在門市貼出「Made in India」強調是印度製造,希望印度消費者可以繼續購買,然隨著疫情尚未消退,且中印之間仍不明朗,對小米的業績勢必大受影響。印度經濟時報又指出, 印度政府已草擬出另一份中國大陸應用程式共275 款App, 包含AliExpress、PUBG、Resso 等審查令預計要趁此次將中國大陸App 趕出印度市場,Google、Facebook 則趁此時加碼印度市場,Google CEO Pichai 表示為了響應莫迪的「數位印度」計畫中「10 億人上網」的任務,持續投資並深化合作;Facebook 也透露將持續投資印度,在地耕耘搶占下一個數位紅利市場。
隨著快速的城市化, 對印度消費者來說,時間逐漸成為越來越稀缺的資源, 轉而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尋求節省時間的可能性。舉例來說,印度消費者逐漸以包裝零食和預先準備好的食物取代烹飪時間更長的餐飲,藉此節省時間。在「零食化」(Snackification)的過程中,早餐、午餐和晚餐已被頻繁的「零食」所取代,這些零食有別於以往的糖果餅乾,具有全新的含義。舉例來說,零食是兩餐之間的快速小吃,可能是堅果雜糧棒、水果、或是三明治。「零食化」造就了新的飲食習慣,除了讓消費者在廚房上花費的時間更少外,也對包裝零食產業的成長帶來機會,讓市面上有更多的「零食」食品。在印度,消費者期望這些「零食」含有高蛋白、纖維、維他命等營養成分,因此,零食化趨勢有望讓蛋白質、能量棒,穀物棒、堅果、優格等類型的零食受益。而在包裝上,消費者尋求更方便的用餐方式,因此小份和單份包裝也正迅速普及,餐點的便攜性使人們可以在通勤中同時進行工作與用餐。隨著對零食需求的增加,競爭在未來幾年會更加劇烈,在這種環境下,包裝零食需要利用其獨特的優勢,才能在注重便利的場合中勝出。
隨著線上訂餐App 能夠提供消費者越來越多的選擇,美食外送服務在馬來西亞越來越受歡迎,促進了美食外送產業的發展。根據Statista 的統計,馬來西亞美食外送產業的營收規模自2019 年至2022 年將翻倍成長至2.9 億美元,並且預期於2024 年突破3.7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新冠肺炎對於日常生活與經濟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美食外送產業依然呈現著成長的趨勢。美食外送平臺,像是GrabFood跟Foodpanda 紛紛指出,訂單數量自2020 年3 月開始已經上升超過30%,服務範圍集中於吉隆坡與檳城的DeliverEat 更表示,疫情期間申請加入平臺的商家數量較以往多出3 倍。受到疫情的影響,消費者也比以往更重視健康飲食。例如,根據GrabFood 的統計,健康餐點目前是整個平臺上第二熱銷的產品,與健康常常被連結在一起的素食餐點需求也持續上升,自2019 年10 月到現在,訂單數量提升超過40%。有意思的是,GrabFood 也指出,超過85% 的消費者在訂購餐點時不要求隨餐附餐具,反映了馬來西亞民眾越來越重視環保。另一方面,咖啡外送在馬來西亞呈現著相當驚人的成長速度,自2019 年到現在,咖啡外送的需求成長了超過6 倍。整體而言,健康、環保、咖啡已經成為馬來西亞美食外送趨勢的三大關鍵字。
馬來西亞飲食新潮流興起!自今年初,幾乎被人遺忘的「有機」觀念重新回到馬來西亞餐飲業,隨著食材和技術的進步,各式健康無負擔的餐飲正重新流行起來,包括沙拉、鮮果汁與輕食等等。馬來西亞的消費者,尤其是住在城市的居民,相較以往對於其所食用的餐飲調理方式與食材來源更加敏感,也懂得去判斷其是否健康,變得更加精明。亞洲食品工業公司(Food Industry Asia)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地人正在積極嘗試改善其食物消費習慣,選擇更健康的飲食,而這也是餐飲業經營者迅速調整的方向。除了無負擔的餐飲外,健身運動儼然成為馬來西亞消費者的新趨勢。儘管生活步調越來越快,但馬來西亞消費者仍然試圖追求更健康的生活,因此健身運動成為眾多消費者的首選,健身房如雨後春筍創立,並提出了靈活的會員方案為消費者量身製訂運動計畫。此外,許多公共場所也被改造成適合運動的場所,方便人們多加運動,尋求更健康的生活。
隨著新加坡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平均年齡逐漸邁向65 歲,新加坡已然成為東協高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數據更顯示新加坡老年人口在其總人口數占比將於2030 年成長至23%, 人口結構將迎向超高齡社會。而活躍老化(Active-Aging)也隨著高齡人數增加、銀髮族市場需求上升,躍升為新加坡新趨勢。這群新進的高齡人群不僅生活習慣逐漸改變,消費能力更是雄厚,對新技術的接受度也非常高,使得新加坡成為老年科技的最佳測試平臺。不少科技新創公司積極搶進這塊銀髮商機,推出跨領域的老年科技服務及產品。新加坡科技新創紛紛搭上這波新趨勢,利用平臺技術、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技術投入開發,將產品結合服務的模式大量運用。如創建線上媒合平臺將「居家護理師」和「需求者」整合在一起,透過精細化的媒合,讓每位高齡人士及居家護理師可以選擇最適合的配對;利用穿戴式裝置來蒐集、分析高齡病患的健康狀態,並透過AI 人工智慧分析系統算出可能發生突發性疾病的機率以及早預防;甚至運用時下最夯的VR 技術,讓行動不便的長者可在線上身歷其境與朋友見面。全球老年人口因生活改變而創造出的新市場需求不僅是機會也是挑戰,如何運用智慧科技來搭上銀髮經濟,將會是新加坡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重要課題。
全球穆斯林齋月自本(2020)年4 月23 晚間正式開始。自4月24日凌晨起,各地穆斯林依據其所在地清真寺所公布之時間表,自日出至日落期間停止飲食及娛樂,依循古蘭經所示,身體力行體會窮人之苦。原先齋月對穆斯林而言,是與家人團聚並慶祝的月份。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於東協不斷延燒,今年穆斯林的齋月也異常冷清。東協各穆斯林國家的宗教管理單位則是禁令頻發,除了要求穆斯林將所有的禮拜改為在家進行之外,甚至要求人民不得群聚享用封齋(Sahur,日出前食用)及開齋(Iftar,日落後食用)餐食。有鑑於此,各國政府也紛紛取消了齋月市集,原先寄望市集多餘進帳的攤販也面臨了生計問題。因此汶萊網路平臺Community for Brunei啟動了線上市集Community For Ramadan 的計畫。截至4月24日為止,共有超過50 個攤商加入線上平臺並且開始送餐服務。需要該服務的民眾只要在前一日晚間6 點前下訂並支付5 美元手續費, 即可於隔日收受餐點。除此之外,該平臺另一計畫Community For Covid 則與Bank Islam Brunei Darussalam (BIBD)合作,讓民眾能夠線上捐款予受疫情影響的小型攤商、參與送餐計畫的外送人員及第一線醫療人員。根據該平臺表示,參與計畫的所有相關企業至今年7 月16 日止皆免除所有相關手續費。
柬埔寨的科技新創公司Meal Temple 去年在寮國的首都永珍(Vientiane), 推出叫車服務APP DriveUp,提供計程車和嘟嘟車(Tuk–Tuk) 的網路預約叫車服務。Meal Temple 的創辦人Maxime Rosburger 表示,看好寮國觀光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汽車、駕駛與乘客的數量都在成長,而且目前寮國網路叫車服務的競爭較小,因此評估在當地推出叫車服務來搶得先機。目前在寮國永珍已有100 名計程車駕駛與10 名的嘟嘟車駕駛投入Meal Temple 的叫車服務。同時DriveUp 在Android 系統與 iOS 均可使用,便利乘客透過手機叫車,此外也能夠以信用卡和支付寶進行付款,期望透過便捷的交通移動服務,促進當地消費者與觀光客消費。
疫情蔓延下,養生防疫的熱潮也在全球延燒,可以看到各類主打提升免疫力等功效的營養品在市面上吸引消費者目光,力求搶攻此波商機。在疫情擴散之際,印尼也不例外,如印尼的傳統天然藥草茶Jamu 也因為疫情引起關注。搭上養生防疫熱潮,印尼傳統草藥文化搖身一變成為在咖啡廳出現的時尚飲品。舉例來說,鎖定印尼中產階級,提供高質感飲品的連鎖咖啡廳Fore Coffee 即推出主打如含有檸檬草、薑黃等多種天然草藥用以提升免疫力的健康飲料,並在防疫期間鼓勵消費者使用訂餐平臺在家健康享用防疫飲料。印尼傳統草藥跳脫傳統醫療配方的印象,塑造充滿年輕與現代感的健康飲料形象,讓飲用傳統草藥飲品也能喝出時尚與風格。
印度因宗教與文化因素,婚禮習以豪華儀式與鋪張設計聞名,根據KPMG 數據預估,印度一年約有1,000 萬場婚禮舉行,牽動企劃、筵席、場地、服裝、表演者等龐大產業鏈,每年產值甚至超越電子科技產業,逼近500 億美元大關,其中又以陽曆4 月,進入金牛新月的Akshaya Tritiya 節慶為婚禮旺季,成千上萬的新人早早妥善規劃,期待為人生大事劃上幸福標記。然而新冠肺炎的肆虐讓印度全面封城,解禁時間遙遙無期,飯店與會館等正式場地無法借用,許多新人被迫只能在警察局結婚,甚至於儀式中戴上面具,用小竹棍交換戒指,避免接觸感染。疫情影響之下,印度許多婚顧業者開始轉向「線上婚禮」形式供新人做另一種選擇,透過Zoom、YouTube、Facebook 等社群和視訊軟體的協助,新人與親友將透過專屬密碼進入,將彩排好的節目進行直播,另外也搭配外送業者服務,設定特定時間點將餐點送至與會賓客,營造同步歡慶氣氛,共同為新人獻上祝福。甚者,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的婚禮科技服務更趁勢而起, 使用超級雲端(Super Cloud) 技術架構, 透過3D VR眼鏡,以無人機傳回真實的場景畫面,提供更具沉浸感的婚禮體驗,成為此次疫情中所吹起的另類風潮。
新冠肺炎肆虐之下,擁過13 億人口的印度疫情尚未好轉,孟買更為其最嚴重城市,各種限制人民上街的措施使實體店面行業蕭條,人民購物需轉往線上,但印度政府仍然允許人民至店面購買酒精產品,在封城期間造成酒精零售店外大排長龍,因此印度在餐點、日用品等允許電商企業、外送服務公司運營外,近期開始允許送酒上門。說到送貨上門,印度兩大市占率最高的外送服務公司Swiggy、Zomato 在法令鬆綁後快速布局提供送酒上門服務,此舉立刻引起酒精零售業者的擔憂,零售業者也相繼開始提供自己的外送服務。零售業者認為酒精產品批發掌控在印度政府手中,零售業者利潤固定,開放外送業者進場可能會因為其以補貼相互競爭而打亂酒精市場的利潤,再來,大量的客戶轉往App外送可能會讓酒精零售業者失去重要的客戶數據。在2020 年預估印度酒精市場490 億美金的利潤規模,在新玩家外送服務業者加入戰局後勢必會掀起一波零售、外送業者之爭。
談到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籃球殿堂,多數人都可以不假思索地說出NBA,但亞洲區最悠久的呢?是成立於1975 年的PBA,菲律賓職業籃球聯賽。在這個1 億人口的國家,超過4 成的民眾有打籃球的習慣,6 成民眾會固定收看聯賽轉播,對於國球的愛好程度可見一斑。菲律賓的籃球消費文化相當有趣,若是稍具規模的社區、企業和國家級聯賽,籃球場地、器材與球員裝備等皆是進口知名品牌,但畫面轉移至一般民間,從籃板、籃框、籃架、場地等多為就地取材手工自製,上半身為打赤膊或是集體向地方工廠訂製的球衣。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場上過半的赤裸雙腳與人字拖鞋,籃球鞋、籃球襪反而成了少見的存在,彷彿過度節省的行為仍然無損其快速且剽悍的菲人球風。菲律賓自家的籃球鞋品牌如World Balance、ACCEL,單雙價格約落在新臺幣1,000 至1,500元左右,然而,平均每年仍然有3成國人會定期購買更高價的NBA週邊商品,顯示了民間場上的「赤足文化」或許並不能完全歸咎於不夠高的經濟水平。籃球運動有6 成以上傷患來自足部,不論負不負擔得起一雙籃球鞋,只要約三分之一價格就能提高足部保護性的機能運動襪,或許會是一波商機。
為了防疫,許多人選擇宅在家,也增進了交友軟體的活躍度。的確,線上交友軟體正在大幅改變人們的交友模式,東協國家在線上交友方面也不落人後,當地人們對於交友App 的愛好, 讓約會軟體龍頭Tinder 大感意外,當初Tinder 甚至未將文化背景較為保守的東協國家納入目標市場之內。不讓Tinder 獨占全球線上交友軟體市場,東協當地的交友網站和App 也一個個崛起,例如新加坡的Paktor 和泰國的Noonswoon,都是該地的熱門交友App,對於相對保守的東協國家,像是穆斯林國家的馬來西亞或印尼,有許多使用上的疑慮,這些新創交友軟體是怎麼找到打破困難市場的方法呢?其中Paktor迅速成長為亞洲最大的交友App之一,核心差異在於「快速蒐集用戶的瀏覽喜好分類、推薦對象照片給使用者」這一程式創新的「學習機制」。但Paktor 能在保守文化中殺出血路的祕訣是「更加謹慎的適地化」。它省去繁複的驗證程序,卻仍保有一定的認證門檻,也引入了小組約會,團體概念的線上聯誼模式,讓個性較害羞的使用者更願意參與。另從文化面、價值觀切入,有些國家使用者在乎學歷、有些則在意家庭背景,都會因地制宜凸顯在介面上,之前菲律賓的Peekawoo還推出專人陪伴你去約會的功能。成功地保留了隱私、便利性以及安全性,是東協當地交友App 變種成功的主因。
泰國減塑政策以及空氣汙染下,減低泰國人出門採購日常雜貨的意願,轉而以網路購物取代之。根據超市外送電商HappyFresh 電商CEO Mr.Segarra 指出,泰國鮮食雜貨產值約為300 億美金,雖然目前網購只有佔整體鮮食雜貨產值的3%,然而在未來兩年內預計將成長至5%,並在2025 年前將達到10%。佔有網購平臺一席之地之Lazada 與泰國當地主要的叫車服務提供者Grab 皆看好正在成長的鮮食雜貨外送市場,已分別發起提供鮮食雜貨外送的服務LazMart 與GrabFresh,而今年社交通訊軟體LINE 旗下的LINE MAN(泰國) 鎖定泰國的年輕網路使用族群採購鮮食雜貨漸漸移轉往網路,和Happy Fresh 合作提出鮮食雜貨外送服務。上述泰國關鍵網路平臺發揮網購與社交、外送的超級App 影響力,強化應用的功能性,使得網購更朝向單一平臺多元應用、單一平臺就可以解決多元生活需求的趨勢。
擁有超過9,000 萬名使用者的印尼電商巨擘Tokopedia 在一項內部調查中發現,超過80% 的Tokopedia 會員有購買清真食品的需求,不僅如此,還有超過85% 的Tokopedia 會員曾經購買過端莊時尚流行服飾。這些數據顯示印尼穆斯林消費市場動能豐沛,帶動了印尼清真電商的發展。穆斯林消費者強勁的清真消費需求,促使Tokopedia 推出專攻清真消費市場的Tokopedia Salam。自去年11 月成立以來,Tokopedia Salam已經吸引超過70 萬店家進駐,並提供包含食品、飲料、服飾、美妝品、朝聖旅遊行程等超過2,100萬種穆斯林友善產品。印尼另一家大型電商Blibli 也規劃在2020 年第一季開設清真產品專區。Blibli 表示新設立的清真產品專區,除了要為穆斯林消費者精選符合清真規範的食品、飲料、保養品、套裝旅遊行程,也要積極地和在地服飾品牌合作,推廣端莊時尚。除此之外,印尼清真生活中心(Indonesia Halal Lifestyle Center) 也宣布將於2020 年3 月成立Etokohalal 清真電商平臺。tokohalal 已經召集了超過100 家包含食品、飲料、端莊時尚、美妝品、醫藥品、觀光旅遊業等產業的廠商,並且將以線上策展的方式推廣清真產品。
根據數據公司App Annie 年度報告指出,在印度手機軟體熱門排行榜中,抖音(TikTok)首度打敗Facebook 拿下年度第二,於2019 年創下7 億4 千多萬下載量,使用總時長更高達55 億,相較2018 年成長240%,黏著度跟內容產出都有飛躍成長,在年輕世代中蔚為風潮。然而,抖音2019年在印度卻並不是發展順遂的一年,先是由坦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法院以傳播色情、鼓勵惡作劇、危害兒童安全、促成網路上癮四大罪狀向聯邦政府要求抖音全面下架;爾後又陸續遭議員指控散播假新聞和惡意內容,與中國政府共享用戶數據;5 月更發生抖音網紅莫希特・莫爾槍殺案,重創抖音形象,造成用戶大幅衰退。此外, 隨著抖音平臺上標籤挑戰(hashtag challenge)的盛行,印度抖音使用者透過即時分享短影音並集體標籤創造議題的方式,形塑新型態的政治與社會參與。其中,最受矚目的是2019年12 月由總理莫迪重新啟動「國家公民登記程序」(National Register of Citizens) 所引發的穆斯林歧視爭議,抗爭者使用抖音以#RejectNRC等主題標籤大量傳播相關訊息,引來抖音間接介入, 將觸及穆斯林主題的Ajay Barman 和Sameer Tyagi 等網紅秘密實施影子禁令(Shadow Banned),刻意降低其影片觸及率,無法搜尋其相關貼文,並永遠從推薦首頁上移除。此舉引來大批抖音使用者抗議,批評抖音和政府串通進行言論自由干涉,揚言抵制抖音。
擁有全球第四大人口2.6 億、1.5 億網民的印尼,由於龐大人口及網路建設漸為普及而帶起的流量紅利,為亞洲新創獨角獸孕育大國之一,在繼Traveloka、Tokopedia、Go-jek 等網路服務獨角獸新創後,近年印尼極度流行( 尤其白領階級)的冰牛奶咖啡Kopi Susu in Bahasa,將可能孕育出下一隻獨角獸新創。印尼的冰牛奶咖啡Kopi Susu in Bahasa 以棕梠糖和新鮮牛奶替代一般加煉乳的牛奶咖啡,其價格便宜非常深受印尼人的喜愛,引起了新一波的咖啡流行,吸引許多新創後進者進入早已競爭激烈的咖啡市場,小型咖啡店在城市的每個角落冒出,Kopi Tuku,可謂此波風潮的帶起者,由於印尼總統曾到訪並讚揚其品牌而引起新一波冰牛奶咖啡流行,其他咖啡新創如Fore Coffee 由於其現代感的店面和推出App 點餐功能崛起,其交易有75% 是來自手機App,每月能售出30 萬杯的咖啡,也在2019 年獲得了850 萬美元的投資。因文化和習慣不同,印尼人習慣外帶咖啡,加上外送平臺Grab Food、Go-food 等服務,外帶外送風氣流行,加上龐大人口能支持新創以便宜價格銷售牛奶咖啡,開店成本也遠比國際品牌如Starbucks和Coffee Beans 來得低,因此許多印尼本土咖啡新創獲得眾多投資者的青睞。
每年,印尼西爪哇省首府萬隆,吸引超過七百萬名觀光客前來。這座被譽為爪哇巴黎的城市,正因為千禧世代與社群媒體的興起,改變在地的消費型態與城市地景。過去,外地旅客到萬隆觀光的熱門景點之一是大型購物商場,但「網紅打卡」餐廳逐漸取代了它們。什麼是「網紅打卡」餐廳?走在萬隆的街頭,具有在地特色的主題咖啡館、餐廳、酒吧如雨後春筍般大舉攻佔街頭。這些餐酒館,靠精巧的裝飾品與特色裝潢與戶外造景等,打造不同的主題。而這些主題提供了喜歡拍照與打卡的年輕世代,最方便的背景,讓他們可以在吃飯聊天的同時,上傳精心擺拍的照片,透過社群媒體與朋友們在線上互動。因此特色店家反而取代了連鎖咖啡廳,成為旅客的首選。萬隆市政府旅遊局局長卡妮莎里對亞洲新聞臺表示,來到萬隆的旅客當中,有六到七成都是愛自拍的千禧世代,因此店家紛紛調整餐廳的內裝與硬體設備,如增設無線網路或充電座,迎合千禧世代的消費特性。公部門也搭上這股熱潮,思考如何改造觀光景點來吸引觀光客。例如,萬隆新蓋的公園,就增設了許多好拍照的佈景,並且設置手機充電座。當地政府也與街邊店業者合作提升用餐空間的舒適度與衛生。卡妮莎里說,觀光客現在不只要好吃的食物,更重要的是體驗好的消費環境。
「阿育吠陀」是印度的傳統醫學,在這種治療體系中,人體被認為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身體與自然不調和時,人體的各項機能便會受到阻礙,進而導致生病。為了發掘這一潛力並瞄準更大的消費者, 諸如Dabur、Emami 和Himalaya 之類的傳統公司推出了阿育吠陀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西方美容品牌憑藉其豐富的資源、積極的行銷,吸引人的產品包裝,在印度日漸普及。而這也造成傳統阿育吠陀產品需求開始下滑。印度的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因為忙碌的生活方式和日益增加的壓力已經對健康產生了不利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表示,印度每年有數百萬人死於糖尿病,中風,心臟和肺部疾病。因此,嗅到商機的新興印度草藥公司(例如Kama Ayurveda 和Just Herbs)不僅提供美容和個人護理產品,還通過冥想、瑜伽、健康飲食和睡眠等方法來提高人們對發展整體生活方式的認識,從而掀起了阿育吠陀2.0。近來,諸如Forest Essentials,Kama Ayurveda,Just Herbs 和Biotique 之類的新創阿育吠陀品牌越來越受到歡迎。這些品牌當中,多數在初期都是找尋利基市場,而在近年,「阿育吠陀式」的生活模式已漸漸被印度消費者所接受,也有越來越多消費者因此購買這些含有古老配方的產品。展望未來,這些新創的品牌將逐漸擴大他們的目標消費者,而對於這些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不同的接觸點(Touch Point) 持續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使Ayurveda 2.0 概念成為主流,並擴大他們的銷售通路。
泰國的75%家用烹調使用桶裝瓦斯做為燃料,全國還有超過10 萬3 千個路邊攤販,每間攤販平均每月約有5 萬泰銖的瓦斯費用。合計國內每年約有25 億美元的桶裝瓦斯花費,市場規模十分龐大。泰國全境則有超過3 萬家瓦斯行,多數瓦斯行僅以人工進行訂單管理,並依賴送貨員的個人經驗來確認送貨地址。缺乏系統式管理及數據紀錄,而難以控管存貨及物流,不穩定的出貨進度也經常帶給路邊攤販許多困擾。創立於曼谷的FinGas 是一家提供線上叫送瓦斯的新創公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FinGas 啟用Line@fingas.co 帳號,讓用戶透過App 叫送瓦斯,線上輸入桶裝瓦斯的尺寸、外送地點及指定瓦斯行,以貨到付款或QR code 條碼的方式支付即可。一般瓦斯行也可藉由此平臺來管理銷售和庫存,目前已有300 間瓦斯行加入服務。另外,由於許多路邊攤販一般沒有具體銷量證明,無法向銀行申請貸款。針對此點FinGas 提供了另一項服務,路邊攤販可利用該平臺的瓦斯訂購紀錄來估算路邊攤的銷售量,這些數據最終可轉為金融機構認可的信貸分數,進而使攤販獲得貸款並擴展業務。FinGas 的獲利模式除了從用戶訂單的交易費中抽成,也正在計劃和保險公司合作,為瓦斯訂戶提供火災意外保險服務。它獲得了泰國第三大電信商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DTAC) 以及泰國國家創新局的資助。其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Poranee 更表示 FinGas 不僅著眼於泰國市場,旨在成為東協地區的瓦斯燃料線上交易平臺。
一邊透過社群實況直播,一邊就能賺錢,這樣的職業,在越南,越來越普及。通過直播播放視頻遊戲和販售商品已經成為越南的一項正當職業,也就是說,人們不僅愛用社群媒體、愛看直播,還善加利用它來作為收入的主要來源!無論唱歌、吃飯、睡覺、念書、玩遊戲,意想不到的各種現場,都有人上線觀看,既然觀眾就在前方,當然也會有人想到直播將是一門商機!Nam Blue,他是射擊遊戲PUBG 中最受歡迎的越南直播主之一,每天在Facebook 上直播他的遊戲6 小時,目前擁有150 萬關注者。現年29歲的他自信地說:「十年前,大多數越南人曾說過打電動沒有前途,但是遊戲直播現在是一項貨真價實的職業。」直播商務在越南購物者中也越來越受歡迎,Hong Quan 每天都去河內的Thanh Xuan 區的一間時裝店逛街,不是去買衣服,而是用手機拍攝衣服,然後將現場商品畫面直播給Facebook 前成千上萬的觀眾:「直播介紹衣服為像我這樣的學生提供了不錯的報酬,而且打工時間短。」備著電腦、鏡頭、耳機和麥克風這簡單的入門門檻,即時地對著看不見的觀眾打電動、展示服裝、鞋子、商品,帳戶內就有錢入帳,當直播以各式各樣的方式滲透到人們的生活,越南的直播主也越來越多。根據英國廣告公司We Are Social的數據,越南在Facebook 用戶數量上排名世界第七,為5800 萬。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Price Group的數據,越南在2019 年第三季度佔東南亞電子商務網絡流量的30.9%,僅次於印尼。結合這兩個數字,也不難想像為何對於許多越南人民來說,社群直播是一種錢潮,或許「人人都能是直播主」的時代,就是越南接下來的主流電子商務現象。
菲律賓擁有超過一億人口,人口年輕且已是數位時代子民,科技產品使用度與新事物接受度都頗高,對電子產品與配件的需求也高,從2014 到2018 菲國電子消費品的零售成長額度年均增幅都在10% 的表現中不難看出,快速城市化、中產階級崛起以及愛表現自我的民族性,將會讓菲國電子消費品市場繼續擴大。菲律賓人是世界有名的重度社群媒體用戶,社交網路普及率超過90%,居全球之冠,根據OPPO Philippines 的一份線上調查指出,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一天至少拍攝兩張自拍照,而且愛用臉書、IG 發佈照片和短影片,這種愛表現自我、愛自拍的現象還讓菲律賓得到「世界自拍之國」的稱號。在如此的民族性及生活習慣下,拍攝照片與短影片的周邊工具需求自然上升,諸如手持手機穩定器、自拍桿、麥克風、充電設備等,值得一提的是,行動電源也很暢銷,導因或許與菲律賓城市交通壅擠,民眾得花大量時間在交通工具上有關。市場面,現有大品牌已獲多數民眾接納,新生品牌要進入市場,價格與網路聲量很重要,中低價格帶較容易吸引消費者,但面對新品牌時,菲國民眾會選擇先上網查看評價,特別是產品出現在日漸成長的電商市場,有效操作網路聲量、保持電商市場正面評價、吸引年輕消費族群的中低價位與高CP 值,便是進場菲國電子消費品市場的重要關鍵。
2019 新型冠狀病毒( 俗稱: 武漢肺炎)自2019 年底從中國爆出疫情後便持續延燒,越南也有多起確診病例出現,疫情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而為了預防疫情的持續擴散,越南開始大力推廣民眾拋棄傳統的現金交易並使用無現金支付。在疫情爆發之前,越南在無現金發展上仍落後於其他東南亞大多數國家,行動支付在越南更是認為是較新的趨勢,多出現在如胡志明、河內等觀光及商業重鎮。IDG-ASEAN 首席執行官Le Thanh Tam 也指出,越南約79% 的交易仍以現金為基礎,非現金交易主要也是銀行卡,掃二維條碼和電子錢包的使用率仍然很低。正值防疫時期,多家越南銀行、金融科技藉疫情影響抓緊機會推廣電子支付的安全性及便利性。越南本土最普遍的手機錢包公司Momo,其總監受訪時表示,實驗證實現金上藏有各式各樣的細菌,2019 新型冠狀病毒極有可能因現金接觸帶來病菌傳播,而越南九成的城市仍較習慣使用現金交易,因此現金在越南會是疫情傳染的高風險途徑,建議民眾改使用接觸性較少的電子支付。越南SeABank 更於粉絲專業上呼籲民眾多使用網路銀行來查詢帳戶明細、轉帳匯款、繳費支付等金融交易行為來減少出入人多易有群聚傳染的實體銀行,希望與此同時能有助於越南支付市場的開拓並達到全民防疫的宣導。
足球運動在越南原本就非常流行,越南人喜愛足球的程度在亞洲各國之中可算是數一數二。越南男子足球隊在南韓籍教練朴恒緒(Park Hang Seo)近兩年的執教下,成績不斷進步,不僅在2019 年11 月從世界盃亞洲區資格賽爆冷以1 比0 擊敗小組最強的阿聯酋國家隊,更在年底於第30 屆東南亞運動會男足決賽,以3 比0 打敗印尼隊拿下金牌,創下60 年來最佳成績。除了越南男足隊奪金外,越南女足隊亦在東南亞運動會女足決賽以1 比0 打敗泰國隊,也拿下金牌。徹徹底底讓越南全國的民眾為足球瘋狂,足球被視為越南的國球,足球賽事一直受到關注,東南亞運動會男足決賽結束後,越南各地數以萬計球迷紛紛拿著國旗上街遊行慶祝與狂歡,預估這股足球熱潮在2022 年的世界盃足球賽會燒到最高峰,與足球風潮相關的衍生產品,例如運動機能衣及鞋類可作為臺灣廠商投入越南運動市場的參考。
馬來西亞近年積極推動電子支付,儘管企業及政府在推動電子支付上有顯著的成績,但實際上使用電子支付的成效卻出乎意料的低。根據尼爾森的研究顯示,雖然有高達67% 的馬國消費者曾使用過電子支付,但實際上願意使用電子錢包的只有8%,使用電子銀行的比率也僅有40%。究竟為何電子支付在馬來西亞的推行會何受阻呢?主要有兩大原因,其一在於多數商家尚未普及電子支付,馬來西亞人的消費地點多位於夜市、雜貨店、街邊小販等此類小額消費的商家,對電子支付方式極不友善。此外,當地消費者對電子支付抱持著存疑的態度,多數人會申請電子錢包或用使用電子支付的原因多受促銷、換取折價卷或現金回饋等優惠方案吸引。一旦這些促銷優惠結束,使用者就會轉往使用下一個有提供優惠的電子支付平臺,甚至是回歸到使用現金。即便如此,馬來西亞智慧型手機的高使用率及網路普及率仍讓馬國成為當地銀行、跨國FinTech 爭相投資的一塊新興市場,外界也對未來能發展的空間抱持高度期待。
越南是近來東南亞中成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加上人口年輕化及科技數位化,改變了當地消費者購買習慣的改變。根據美國Google 與新加坡官方投資公司Temasek Holdings 的調查顯示,越南的電商市場將從2018 年的28 億美元擴大到2025 年150 億美元的規模。近來,越南電商市場也搶進生鮮食品等食材的販售,有多家新興企業競相加入,與超市合作開發的生鮮宅配App,讓顧客可從商品目錄上選擇商品並下單,幾小時後就能送到顧客家中。東南亞叫車龍頭App-Grab 也計畫與越南的零售龍頭胡志明市商業聯合合作社(Saigon Co.op)進行合作,擴大宅配服務;原本僅在河內提供服務的HeyU.vn 也將版圖擴及到胡志明市;另一個Chopp.vn 則強調一小時內送達的服務賣點來強化市場競爭力。
全球線上購物蓬勃發展,越南也不例外,但在越南除了電商購物網站之外,會員制的社群網站購買商品的人數日漸攀升,其中Facebook 占89%、當地免費通訊軟體Zalo 占7%。根據日商市調公司Asia Plus 的「Q&Me」的調查中發現:55%的越南人使用社群網站購買時尚商品,此比例已即將超過電商網站的使用者(55%),而消費者習慣使用社群網站購買時尚商品的原因即是便利性,消費者不需要透過其他App 個別登入電商網站,僅透過單一平臺就能完成所有手續,他們希望線上購買的程序,越簡便越好,再加上透過社群網站的聊天功能,能即時洽詢賣家,獲得客服解答,讓消費者在購物慾望未消退時,就已經一次性地被滿足所有需求、完成下單,這也是越南社群網站進化為購物主要來源的主因。
根據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的報告預測,印度零售市場有望於2017 年至2021 年每年增長10.8%。這股強大的拉力讓日本管理顧問公司Impact HD 在印度班加羅爾(Bangalore)開設了一家由連鎖咖啡店Cafe Coffee Day 改造而成的超商,並計劃從開始的第一年(2019)將425 家Cafe Coffee Day 咖啡店重新打造為針對高端消費市場的超商和自助商店。套用過去四年成功在印度新德里操作超商品牌24Seven 的經驗,此次Impact HD 打算和印度最受歡迎的咖啡連鎖店Cafe Coffee Day 合作,共創零售新商機。在印度,零售市場仍以傳統雜貨通路(Kirana)為主,市占率高達98%,但由於傳統雜貨通路無法準確掌握印度消費者每日所購買的食品和日用品數據,因此大型零售商希望透過現代便利化的連鎖超商等,獲得更多消費者數據。印度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Impact HD 鎖定的目標消費市場是占其國內總人口數的25.9%、人口共有3.5 億的印度中高收入階層。加上Cafe Coffee Day 咖啡店的在印度全國共有約2,700 家,都提供有心發展印度連鎖超商市場的Impact HD 堅實的後盾。
在印度,紙尿褲在尿布的總銷量中有90% 的市占率,跟黏貼式尿布相比之下差距相當懸殊,而這樣的情況可以歸因於紙尿褲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及價格合理性。在印度,黏貼式尿布和紙尿褲的單價幾乎相同,這也造成了消費者更傾向於去使用紙尿褲。在印度紙尿褲消費通路仍以實體通路為主,因為印度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對電子商務平臺仍較陌生,多數消費者會從當地的實體通路購買較小包裝或較小量的產品。而大城市的消費者,通常已經知道符合他們需求的品牌與產品,因此他們會更偏好在網路上購買更大包裝的產品,以獲取更好的價格。為了吸引這類消費者,除了給予較高額折扣外,並提供宅配服務。且隨著印度的網路普及率預計將從2018 年的39% 增長到2023 年的89%,再加上電子商務平臺的便利性,尿布/ 紙尿褲的線上零售銷售額預計將增長一倍以上。
談到印度電影,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最有印象的就是動不動男女主角眼神一對上就突然來的一場印度式尬舞大會?總是在入戲最深、情緒洶湧的時候,鏡頭一轉,音樂一下,一群不知道打哪來的臨演又跳起舞來了呢?為什麼印度電影,總是要穿插入許多舞蹈元素?難道編劇乖乖地將戲演完真的有這麼困難?其實印度電影是民眾生活的主要娛樂,但早期大多數印度生活貧窮,民眾買票進場看電影,就是希望能夠獲得最大的享受,因此對他們來說,一場電影,不但需有精彩的劇本,還要加上歌舞特技表演,說穿了,就是希望滿足每一個觀眾挑剔的眼光和渴望許久的視覺饗宴。印度電影幾乎與民眾的生活結合在一起,如果你有注意到幾部印度賣座的電影,就可發現它們都是描述印度當時的社會問題,從描述填鴨教育的「三個傻瓜」、描述貧窮問題的「貧民百萬富翁」到近期討論男女平權議題的「我的冠軍女兒」,印度透過電影,說出許多社會上的故事和促使民眾關注的議題。如果你想告訴印度民眾什麼事情,用電影說,可能比廣告還要有用。今年初,電影甚至成為印度總理大選的一個宣傳媒介,時代雜誌亦專文介紹這部2019 年上映的自傳式電影「納倫德拉‧ 莫迪總理」,電影利用與巴基斯坦間的對立與輿論,再次席捲了印度全國,也因總理大選的原因,這部電影被禁止在選前上映,你就可以知道,在印度人民的心中,印度電影是最佳的行銷利器。
印度舞臺劇市場這兩年在印度蓬勃發展,最大的影響即是網路訂票的新形態售票方式,對於一般印度消費者來說,利用網路訂電影票已經是稀鬆平常,但是對於印度舞臺劇表演則是帶來了更多客流量。德里Akshara 劇場的老闆Anasuya 表示,「網路銷售是一個重要改變劇場生態的因素,以前,電話預訂約占門票銷售的35%,其餘65% 則是到場購買門票,而今,將近80% 的人在線上預訂門票,我們的收入也增長了15%。」Shri Ram 表演藝術中心首席運營官Veena Soorma 也指出,雖然現場購票人數大幅下降,但客流量卻增長約70–80%。傳統舞臺劇的宣傳以電話或信件來宣傳,隨著網路發達及社群媒體的興盛,只需要在網路上提供訊息,便可以宣傳給更廣大的顧客群。Felicity 劇院製片人Rahul Buchar 也應證:「門票銷售方式改變最大優點在於,有助於瞄準更多觀眾。如今,大多數人都依靠社群媒體來幫助他們決定是否去劇院以及選擇哪個演出,同時他們更喜歡在網路預訂門票,「新平臺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在忙碌工作間預訂門票,還可以幫助導演了解觀眾對他們表演的評價。」讓印度舞臺劇這兩年來有了新生命。
今年夏天,印度在連續大雨侵襲下,影響了印度洋蔥的收成,在短短的時間內,洋蔥的價格上漲了近三倍,除了印度消費者叫苦連天之外,甚至連印度政府都緊張到發布命令,禁止洋蔥出口。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洋蔥出口國。根據印度農業及出口發展局(Agricultural and Processed Food Products Export Development Authority)的資料顯示,在2018 至2019 年度,印度共出口洋蔥220 萬公噸,其中一半以上輸往亞洲其他國家。洋蔥在印度料理中扮演著靈魂般的角色,由於洋蔥的生長環境不需太多的水分,即便在乾燥環境也能快速成長,在先天栽培的成本不高的前提下,洋蔥的入手門檻也相對親民,對印度當地收入較低的人民而言,洋蔥就是其最主要的蔬果來源,也是用來謀生的經濟作物,更有「窮人蔬菜」的美稱。而近年來,因天候導致的洋蔥欠收或是天災農損幾乎年年發生,也令洋蔥的價格幅度落差甚大,但整體而言還是苦了種植洋蔥的農民,在短期無法就水利或是疏洪方面處理洋蔥問題的狀況下,或許開發洋蔥的加工品會是一個可以思量的緩衝方式。
過去印度人均啤酒消費量遠落後其他亞洲國家,近年在印度商店卻可以看到如頂級或是生啤酒等較高品質的啤酒陳列。根據美國商業資訊(Business Wire)報導,印度啤酒市場年複合成長率在2022—2023 年之前都將維持高於6% 的成長水準。印度炎熱的氣候,加上受到歐美文化影響極深的年輕族群更是帶動此一消費趨勢的重要推手之一。看準印度竄起的啤酒商機,各啤酒商更鎖定印度的音樂嘉年華會,積極爭取成為贊助廠商,以更貼近觸及印度廣大的啤酒消費族群。在印度,啤酒品牌Bira91 雖然價格比印度廣為人知的啤酒品牌Kingfisher 更為高價,以330 毫升的啤酒為例,Kingfisher 的價位約為50~80 盧比( 約新臺幣22~35 元), 然而Bira91 的啤酒價格約落在90~110 盧比(約新臺幣40~50 元),但品牌形象卻更受年輕族群歡迎,更可以說明印度年輕族群不只飲酒,更重視品酒風格。此外,印度近來流行精釀酒吧,如小型精釀(microbrewery) 的酒吧在印度的古爾岡以及班加羅爾展開,然而受限於小型精釀製酒需要認證,短時間無法大量設立。但另一方面,亦可以看到以啤酒為主打的酒吧「Beer cafe」展開,成為很多年輕人聚集的空間。
目前智慧家庭三大領導業者為Apple HomeKit、Google Assistant、 Amazon Alexa。其中Amazon看準印度的智慧家庭商機,宣布 Alexa 語音助理加入支援印度語的功能,且可以自動判讀使用者使用什麼語言下指令,甚至可以精準的判別印度語和英語,來回應使用者所下達的指令,這對於習慣夾雜兩種語言下達指令的印度消費者來說,更加便利。而這樣雙語言智能判讀功能除了印度外,也於美國(可判讀英語和西班牙語)、加拿大(可判讀法語和英語)開放使用。目前講印度語的Alexa 語音助理已經可以支援Amazon 旗下的智慧音箱、穿戴裝置、顯示器等智慧家庭的產品上,可見Amazon積極踏入印度智慧家庭的企圖心。
流量成長快速加上人口紅利,印尼市場近年為各大國際企業投資的新星,據APJII(Indonesian Internet Providers Association) 研究,2018 年印尼有64.8% 的網路覆蓋率,有著高達1.7 億的網民,比2017 成長了10% 左右,較少人知道的是,印尼網路使用者平均每天上網8 小時36 分鐘,遠高於世界平均的6 小時42 分鐘,從事社交、搜尋資訊、購物、叫車服務等等,更有約八成的印尼網路使用者曾使用網路購物,吸引了多家如京東、阿里巴巴等電商巨頭進駐當地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網路流量的正成長,但數位廣告的效力反而降低,趨勢顯示印尼網路使用者更傾向有「參與感」,印尼網民使用廣告阻擋程式使用率,從2018 年50% 增長到63%,使廣告主紛紛將重心移往與網紅合作,或互動式平臺如訊息APP、社群平臺或影音平臺如YouTube 等的經營。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印尼最受歡迎的頻道為教育類型,甚至超過網紅、名人經營的頻道,超過一半的印尼YouTube 使用者都有訂閱教學頻道,印尼電商巨頭之一Tokopedia 就抓住趨勢推出how-to 系列影片加強互動性,如何與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合作及創造有互動的內容加強互動性,成為未來品牌在印尼行銷上的挑戰。
泰國人口6,900 萬人當中,光是LINE Pay 就有超過4,500 萬名用戶,大概為2/3 的市占率,且泰國70% 電商平臺都提供LINE Pay 交易服務,例如Lazada 和 Ensogo 等,現在LINE Pay 也將觸角擴及到實體商店、大型零售通路等,如麥當勞、Tesco Lotus、Big C 等,LINE 期望透過線上線下支付的廣泛流通性,建立泰國第一個整合性的支付平臺。2016 年LINE 首次於泰國提供O2O服務—「LINE MAN」,提供服務多樣化,包括叫計程車、外食宅配、郵遞包裹,或者購買生鮮食品的服務;而LINE TV 也是泰國市場的一大經營重點,泰國90%的民眾仍習慣觀看泰國電視臺製作的節目,但收看媒介已由電視轉移至手機,因此LINE 與泰國電視臺合作,透過LINE TV 播放影音節目;而「LINE Shopping」則提供電商購物的服務,民眾只要在LINE 的平臺上就可以看到所有商家的商品、折扣促銷的活動。此外LINE 為了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在今年六月底的LINE CONFERENCE 2019 宣布推出「Life on LINE」的主題,未來將以聚焦線下場景、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為主,提供更多元創新的服務於國際市場。GrabKitchen 僅提供消費者到店取餐或是外送服務,不提供店內用餐。來自印尼的GoJek 日前也宣布,它在泰國的Get Thailand 也即將啟動類似服務。因此,我們可以預見,泰國美食外送市場將進入一場新競賽。根據泰國開泰研究中心(Kasikorn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美食外送服務App 在2019 年將替企業帶來330—350 億泰銖(約新臺幣330—350億元)的利潤。除此之外,開泰研究中心也樂觀看待美食外送服務業的潛在商機,過去五年當地餐飲業的平均成長率是3-4%,但是美食外送服務業的平均成長率都超過10%。
緬甸全境5,200 萬人口中,有近4,000 萬人口使用手機,其中80% 使用智慧手機,電子商務市場的規模約為600 萬美元,但目前只有1% 的人口使用過電子商務服務。中國大陸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的SHOP.com 已經在2018 年初試水溫。在2018 年的雙11,SHOP.com 的第一個小時就接到了1,500 份訂單,約90,000 美元商品,且大多是透由手機下單。緬甸當地也有兩間廠商積極地挑戰電商市場: Barlolo.com 和City Mart Holding Company Ltd。Barlolo.com 於2017 年成立,目標是成為第一大的在線市場電子商務平臺,使商家可以管理和展示其產品,並媒合現成的物流,提供支付解決方案。Barlolo.com 目前展示了來自1,000 多家在地商家的商品,並正與緬甸國營電信公司和緬甸郵政合作在全國範圍內擴展其送/寄件範圍,並提供更多的支付解決方案,例如Visa 和MasterCard。City Mart Holding Company Ltd 則是推出了其City Rewards 電子支付APP,該電子支付APP 可在緬甸200 多家商店中使用,包括City Mart、Ocean 和Seasons。長遠來看,緬甸各種基礎架構已經到位,為電子商務提供了可預期成長的前景,也即將成為在緬甸發展零售批發業,不可忽視的銷售渠道。
根據Euromonitor 報告指出,東南亞的啤酒市場正在蓬勃發展,雖然市場仍存在烈酒等替代品的競爭,但並不影響啤酒銷量的增長。預計到2023 年,東南亞的啤酒消費量將以5%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其中菲律賓和越南是增長動力的主要來源。而近來東南亞啤酒市場成長趨勢的主要因素包括千禧世代對啤酒口味成熟度提升、精釀啤酒的興起,以及啤酒宅配到府的服務。
東南亞的千禧世代對於飲料的品牌忠誠度較低,且更願意嘗試創新的或是更複雜的口味。這一現象也體現在該地區高度重視啤酒生產者的生產創新上。雖然Tiger Radler Lemon 等水果口味的啤酒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近年來我們已經看到更多獨特的水果口味,如荔枝和草莓等等。近來,酒精和非酒精飲料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舉例來說,在泰國,碳酸飲料品牌Est Play 在2019 年初推出了兩款調酒風味的飲品,神風特攻隊和粉紅炸彈,雖然飲料本身不含酒精,但飲料的顏色和酒精風味即是針對千禧世代消費者所設計,並為不同場合創造出銷售機會。
其次,在消費者渴望獨特品味及收入增加下,精釀啤酒應運而生。在越南,河內和胡志明等城市的啤酒釀造師利用從歐洲學到的釀造技術,使用當地原料(如pho)來釀造當地口味的啤酒。另外,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需求為啤酒提供了看似不可能的銷售機會—送貨到府。根據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的2019 年十大全球消費趨勢,「我現在就想要!」已經成為消費者的主要願望。新加坡的一些食品配送服務已經開始提供快速的啤酒送貨服務,Foodpanda 承諾在30 分鐘內送達,而亞馬遜的當地送貨子公司Prime Now 也保證在兩小時內送貨。除了方便之外,快速交貨可以保持啤酒新鮮且冰涼。
繼中國大陸、日本第三大啤酒銷量國為越南,每年喝掉40 億公升啤酒,近年因為經濟成長帶動啤酒銷量,成長依舊有5–6%,吸引大量外國啤酒進駐,在高度競爭的狀況下各家外國啤酒難以在市場上取得佳績,也讓越南消費者和世界各國旅客逐漸改變飲酒習慣,開始重視越南在地精釀啤酒。大量外國進口啤酒讓在越南的手工精釀啤酒受到更多喜愛,目前越南啤酒市場以三大酒廠為主:Hanoi、Sabeco、Dutch Heneken,在越南著名的路邊酒吧「bia hoi」以販售便宜、在地淡啤酒為主廣受歡迎,手工精釀啤酒開始蓬勃發展,結合越南當地的食材、啤酒花,創造具越南特色又吸引外國旅客喜歡的啤酒儼然成為趨勢,去年越南的精釀啤酒廠約有30 家,在迅速成長中,ale、dark beer、IPA 都逐漸流行,精釀啤酒中又以味道較輕的paleale 為主。 Vietnam Craft Bia,一個由8 家精釀酒廠合作精釀啤酒教學計畫解釋,精釀啤酒喜好者尋找的是新的風味、在地特色的啤酒,由於越南啤酒源自於西方文化,目前典型的越南精釀啤酒做法是在西式釀造方法內加入越南獨特的材料如蕎麥粉、印尼南方的可可等創造在地風味,在精釀啤酒崛起的趨勢下,各家在地及外國酒廠將需要致力於創新和在地風味的研發。
你家有免治馬桶嗎?近期在越南,家中擁有免治馬桶,成為繼擁有汽車、日系美妝產品第三項富裕的象徵。臺灣人的如廁習慣,多以衛生紙擦拭,然而在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或者以信奉伊斯蘭教為大宗的國家中,卻普遍在上廁所後以清水沖洗。然而多數越南家庭的經濟狀況是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購買免治馬桶,因此免治馬桶在越南無法輕易普及化。而在越南,多數家庭的替代方式大多以安裝相對平價的沖洗器(bidet sprayer)來打造「手動免治馬桶」。也因為免治馬桶在越南的稀有度,成為當地富人的社會象徵,向來家裡參觀的賓客展示免治馬桶以凸顯自己的財富。日本多家免治馬桶大廠也看準了這項商機,紛紛前往胡志明市設立分公司,免治馬桶也可望在越南創造更多新商機並為越南的生活型態帶來轉變。
在新加坡,健康生活趨勢崛起,2018 年健康保健產業成長相當快速,尤其是對保健食品認知的改變,消費者對消化及腸道健康食品的認知提高,甚而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益生菌和乳酸菌等對腸道健康有益的產品。然而,要改善健康,健康的飲食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消費者趨向具有含糖量低或保健產品,因此製造商將大部分的產品開發集中在降低產品的含糖量,尤其是健康保健飲料,如:減少糖、碳酸、鹽或是減少蔬菜汁的糖類成分是最常見的,這些於傳統上認知是對健康有負面影響。新加坡的肥胖率為東南亞第三名,且有持續上升中,主要是運動不足所致,因此今年7 月時Singtel又推出新數位服務,自家手機專有的App「My Singtel」作為強化顧客服務戰略的一環,投入健康意識抬頭的市場,此服務是與亞洲保險龍頭AIA 共同合作。在Step Up 系統作登錄Singtel 用戶的身高與體重等數值後,就會依據每天的走路步數給予回饋點數。「Singtel Prepaid Combo」、「XO」、「SIM Onlyplan」用戶皆為適用範圍內。1 天走1萬步以上就能獲得100 點,每1000 點可以獲得1GB 的網路數據。1 個月的兌換上限是3GB(3000點)。除了網路數據量以外還提供其他的點數兌換方法,現階段是與Genesis Healthcare(提供運動相關基因與肥胖基因的檢查儀器)或德國的運動用品龍頭Puma 等公司合作。德國Statista 市調公司預測到2023 年前新加坡在健身方面的收益將達到2,930 萬美金,這比2018年成長近六成、也是2016 年的兩倍。今後在新加坡對健康相關的服務需求將會越來越多,也因此會發現過去幾年穿戴式健康測量設備異軍突起,成為都市人的新寵,包括計步器或運動手環等。
夏日來襲,對氣溫動輒突破40 度的印度來說,降溫儼然是一種必要措施,冷氣需求量在世界名列前茅的印度更是如此,但印度嚴重的貧富差距問題,讓收入中下的印度家庭買不起在要價新臺幣12,000 到18,000 元的分離式或廂型冷氣,但近期有一款僅新臺幣2,000 元,而且電費超省的「稻草冷氣」在印度大熱銷,甚至賣到缺貨。名為「Cooler」的稻草冷氣其實運作原理比較近似於水冷扇,機箱內部是由三面塞滿稻草的木屑板構成,利用水泵將水箱中的水抽至機箱頂部,讓頂部的水自然往下流以浸濕稻草板,並讓稻草板維持濕潤狀態。然後透過安裝在正面的風扇將機箱內的低溫空氣吹出,利用水在蒸發時會吸收周圍熱量的原理,達到降低溫度的效果。雖然降溫效果顯著,但稻草冷氣也有相應的缺點,例如從機箱吹出的低溫空氣其實會影響室內溼度,機箱底部的接水盤有可能會在不運作時成為登革熱溫床等問題。也因為稻草冷氣的運作方式會影響室內溼度,使室內一直維持在高濕度的狀態,甚至讓空氣濕黏,於是在每年六七月的印度雨季,印度民眾便不會使用稻草冷氣降溫。但是其價格非常具有競爭力,仍引起當地搶購。
你有聽過Parle–G 嗎?在印度人人都吃過的餅乾,已經在印度狂銷80 年了,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餅乾品牌。早期的「G」代表葡萄糖(glucose),主打健康餅乾, 後期的品牌口號表示「G for Genius」,吃了變天才,大人小孩人人愛。從1939 年以來,這品牌一直主打「印度自己的餅乾」,Parle–G 是第一個在零售市場銷售額超過5,000 億盧比(約新臺幣2,250 億元)的印度本土品牌,成功主要是因為有非常強大的分銷網絡,由1,500 家批發商銷售至六百萬家以上的零售店面,廣布全國各地,從地鐵站附近的超市到鄉村的雜貨店,都可看到Parle–G的蹤影。2018年印度水災時,Parle-G 利用它的強大分銷管道,即時發放免費餅乾給民眾。Parle–G 最便宜一包只要5 盧比(約新臺幣2.25 元),除了價格低廉,口感也很不錯,很適合搭配印度奶茶,廣受消費者青睞。簡單的包裝設計,黃底加上小女孩的照片,始終如一的外觀,讓消費者一眼就看到它。從1996 年以來,售價從未調整,透過增加生產基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發展大規模經濟,都是PARLE 公司的經營模式。有機會到印度時,不妨嘗試看看這個印度國民品牌,帶上一包讓你活力滿滿,有機會變天才。
牛奶在印度是個不可或缺的食品,根據德國統計公司Statista 數據指出,在2018 年印度全國的牛奶銷量有6.6 萬千噸,幾乎追上歐盟、美國與中國大陸三國總和的6.8 萬千噸,由此可見印度消費者對於牛奶的依賴程度。在印度全區總共有1,500 萬戶牛奶訂購戶,保存期限只有24 小時的鮮奶己經成為市場的主流商品之一。為了應付如此龐大的需求,牛奶供給和配送成為兩大關鍵,印度的牛奶供應總量佔全世界的兩成。除此之外,更有多達15 萬名的牛奶配送員為訂戶配送鮮奶,每個月的平均配送天數近22 天。配送鮮奶的現象,不僅反映印度消費者獨特的消費習慣,更突顯出這個待開發市場的驚人潛力。在眾多的鮮奶配送公司中,2015 年才成立的DailyNinja,藉著運用APP 和即訂即送的物流營運模式,佔據鮮奶配送龍頭寶座。身兼創辦人與現任CEO 的Sagar Yarnalkar 認為:「這是最有效將鮮奶配送到千萬印度家庭之中的方法。」 如今,DailyNinja 的業務版圖己擴及班加羅爾、海德拉巴、孟買、浦那、欽奈、和邁索爾等地區,每天為近6萬戶家庭配送牛奶。目前印度國內鮮奶市場仍持續發展,Yarnalkar 表示:「印度牛奶消費市場潛力達700 億美元,而其中估計約200 億美元來自市區的鮮奶訂戶。」 鮮奶配送市場後勢看漲,可望成為印度生鮮電商發展的新方向。
泰國以佛教立國,因此虔誠的泰國民眾們向神明許下心願,並獻上供品是再自然也不過,但這些供品往往是食物、花環、花束⋯等等,但你知道現在連珍珠奶茶也成為神明的喜愛擺上供桌了! 近日就有泰國網友在臉書社群Payunbud,分享許多知名品牌的珍珠奶茶被供奉給象神(Lord Ganesha)的照片,引來泰國網友紛紛在臉書按讚留言及分享這個有趣的現象。
日本、韓國都吹起了「珍奶熱」,臺灣珍珠奶茶店如雨後春筍般在日本、韓國各地冒出、店家前大排長龍的隊伍、街頭上人手一杯、還有網路熱烈討論的現象仿佛都是在說,只要寫上Tapioca(珍珠)或者「來自臺灣」,即便所費不貲,消費者都願意買帳。於是,許多店家搶搭這股熱潮,推出各式各樣的珍奶產品,像是珍珠拉麵、珍珠披薩、珍珠巧克力、珍奶護唇膏,甚至連眼妝產品都主打珍奶色系。珍珠奶茶可以說是徹底滲透進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了。值得注意的是,夏天還沒過完,珍奶熱就已經從日本吹到了數千公里之外的新加坡。今年夏天新加坡的曾好食(ChangHoSek)獨步全球推出了珍珠奶茶雪藏月餅(Bubble Tea Snowskin Mooncake)。曾好食的珍珠奶茶雪藏月餅共有奶茶跟綠茶兩種口味,而且在包裝設計也別出心裁,只推出適合送禮的普通盒裝(box)跟便當盒裝(tinkat)兩種形式─完全瞄準中秋送禮商機。珍珠奶茶雪藏月餅一發布就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新加坡的美食網紅zanthrea 便在Instagram上發文提到:「什麼?珍珠奶茶雪藏月餅?對,你沒看錯。」珍珠奶茶雪藏月餅要價不斐,便當盒裝分成4 塊月餅與2 塊月餅兩種樣式,售價依序是新幣90 元(約新臺幣2,000 元)與新幣60 元(約新臺幣1,350元);普通盒裝則有4 塊月餅,售價是新幣81 元(約新臺幣1,850 元)。也就是說,一個珍珠奶茶雪藏月餅要價至少新幣20.25 元(約新臺幣460 元),比許多五星級酒店推出的相同商品都還高價,所以它的銷售量將會成為我們觀察「珍奶熱」後勢的重要指標之一。
馬來西亞麥當勞改名為Mekdi,為慶祝馬來西亞(8 月31 日)國慶及獨立日,麥當勞改名為 Mekdi(即當地人統稱麥當勞的暱稱),馬來西亞麥當勞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執行員美拉迪阿都海(MelatiAbdul Hai)說,麥當勞已在馬來西亞營運了37 年,因此決定在吉隆坡金三角將最地標性的招牌改名。Mekdi 是馬來西亞人對麥當勞的簡稱,是馬來西亞所有種族都懂的暱稱,透過更名,也讓麥當勞顯得更貼近當地,也推出馬來西亞限定料理─ NasiLemak McD(即椰漿飯、炸魚、煎蛋及青瓜配參巴辣醬)等,且允諾皆使用當地食材如:雞肉、辣醬等,更雇用馬來西亞人作為員工,促進當地就業率。
站上體重機,數字的多寡,除了增減了多少公斤數,你還看到了什麼?數字反映你的身體健康與否!這也是健康檢查時的一個重要指標,然而,一直以來,馬來西亞人沒有被要求通過健康飲食和定期運動來觀察體重的變化,在他們的觀念中,體重等同於外表美觀與否,和身體健康無關,也因此多數馬來西亞人認為肥胖是美容問題,不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根據馬來西亞營養學會主席Tee E Siong 博士的看法,他談到雖然馬來西亞人開始意識到身體的肥胖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但對此,他們仍未有更認真看待的健康意識、也不覺得對應肥胖,需要採取強制性的健康習慣。然而,除了是否看來纖細亮麗,體重過重亦誠實地指出你可能不是一個健康的人!世界衛生組織即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與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 倍,發生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膝關節炎及痛風也有2 倍風險,這些都已經遠遠地超出了馬來西亞人所能理解的肥胖後果和健康觀點。一體兩面,健康支持美麗,美麗呼應健康。良好的飲食習慣與身體保養習慣,從生活中做起,擁有肥胖問題的人,也能因減重、改善飲食與保養習慣而有自我成就感,還能提升自信,提升新生活品質,也因此倡導瘦身這一新觀點「健康等於美麗外表、更能通往你的美麗未來」,應落實與普及在馬來西亞人的日常生活裡。
近年來穆斯林國家開始加強對各類產品的驗證,並且建立各自的清真認驗證制度,就連醫療用口罩也出現是否承認清真認驗證的正統性問題,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聯合世界清真發展協會(UNWHD;United World Halal Development)9月12日發媒體聲明稿表示,該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清真認驗證的口罩,並且於9月14日提出該公司的清真證書副本,由中國大陸福建海鈦智慧科技有限公司(Fujian Haitai Intelligent Technology)所生產的「Al Noora」品牌口罩,該口罩符合規定之依據是採用「SMIIC清真標準準則」,因此可合法提供給穆斯林族群消費與使用。對於此媒體聲明稿,伊斯蘭國家標準計量研究所(SMIIC;The Standards and Metrology Institute for Islamic Countries)秘書長伊赫桑.奧武特(Ihsan Ovut)在9月16日表示儘管該公司聲稱其符合檢驗標準,但UNWHD 的口罩並非基於SMIIC的任何標準。雖然SMIIC 有清真認驗證的檢驗標準,但目前我們沒有任何標準是針對口罩適用清真認驗證進行定義;從中可發現目前清真認驗證在各產品中仍存在許多需要討論的規範。
自2019年10月17日印尼清真認驗證制度改制以來已近1年,因沒有任何配套措施,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原有之清真認驗證制度幾乎完全停擺。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及法規,讓欲前往印尼的國外廠商以及印尼國內廠商一頭霧水、對於自己到底要何去何從毫無頭緒。而新制影響最鉅的不外乎是印尼國內的餐館等廠商。在印尼各式各樣的國民小吃隨處可見,但在新制之下,這些小吃攤商也迫於政策必須要取得清真標章才能夠宣稱自己所販售的食物為清真,讓攤商不知所措。由於清真認驗證程序繁瑣,除需耗時填資料,更要配合稽核員檢查,攤商若無法宣稱自家販售的是清真食品,必然會影響營收。印尼政府在新制之後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因此積極因應新制訂立相關法規。於8月時,清真認驗證管理局(BPJPH)與印尼眾議院第八委員會共同研擬綜合法案,以減輕攤商面臨之困擾。目前該法案預計於10月開始生效,將會影響第33/2014、31/2019、26/2019 等法規的部分內容。目前綜合法中,和先前規定不同的部分,首先為申請流程的簡化與耗費時間的減少。綜合法中,將原先長達97個工作天的程序減低至21天。除此之外,只要攤商使用的原料全部為具標章者,只要能夠提出證明並自我聲明,甚至可望於1個工作天內通過驗證。而綜合法的制訂也免除了低風險小型及微型攤商的驗證費用。於法案中也同時將增加發證單位,未來印尼之認證發證不再僅由MUI 發出。
看好全球穆斯林龐大的人口基數與持續增強的消費力道,印尼政府2018年12月底頒布《印尼伊斯蘭經濟總體計畫2019–2014》(Indonesia Islamic Economic Masterplan 2019–2024)宣示將傾全國之力推動伊斯蘭經濟。當中特別提到,印尼將善用其豐富的原物料、豐沛的人力資源、多元的文化發展端莊時尚(Modest Fashion),並致力於打造成「世界穆斯林時尚聖地」。為了落實「世界穆斯林時尚聖地」的願景,該計畫指出,印尼政府將強化印尼端莊時尚產業的生產製造流程、提高人力資源水準,尤其聚焦本土設計師與行銷人才培育,以期改善原物料高度仰賴進口、生產效率與品質不佳,以及缺乏有效行銷策略的困境。印尼政府的策略與措施將替紡織業、成衣製造業、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產業創造許多新的商業機會。印尼享有極大的人口紅利,擁有超過2億穆斯林人口,同時隨著國家經濟成長,中產階級近年皆以7至8%的年成長率增加中,市場成長潛力不容小覷。另外根據《全球伊斯蘭經濟現況報告 2019/20》(State of the Global Islamic Economy Report 2019/20),端莊時尚產業全球市場規模超過2,830億美元,印尼市場規模達210億美元,目前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土耳其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越南政府5月批准實施2021至2025年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總體計畫,目標設定2025年底,電子商務的年增長率將達到25%,為了實現目標,將集中在工業4.0的背景下完善電子商務的法律框架。越南的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預計將從今年的130億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350億美元。具體來說, 政府目標於2025年底該國人口達55%進行線上購物,線上購物平均支出約為每人年均消費600美元,占該國商品和服務零售總額10%。根據該計畫,無現金支付將達到50%,其中透過第三方支付服務提供商進行的無現金支付將占80%。根據工業和貿易部電子商務與數字經濟局(iDEA)發布的《2020電子商務白皮書》,越南的B2C電子商務規模2019年為100.8億美元,2020年預估達到130億美元,越南現在是僅次印尼的東南亞第二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市場。越南工業和貿易部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局局長Dang Hoang Hai表示,數位轉型被認為是企業擴展海外市場的有效解決方案,並補充說數位轉型將有助企業建立更靈活更有效的出口模式。他表示,許多越南公司現在正在實施企業對企業(B2B)和企業對消費者(B2C)的電子商務模式。放眼全球,跨境電子商務正在各地迅速發展,並成為近年來貿易的重要趨勢。
原本被視為抗疫成功模範國家的新加坡4月初爆發移工宿舍大量群聚感染,導致疫情急劇升溫,曾一度連續4天單日確診人數破千,星國至今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5.7萬起,其中絕大多數是宿舍移工。為遏止疫情擴大,新加坡政府於4月7日至6月1日實施類封城的「阻斷措施」。同時,新加坡也善用本身的科技優勢推出許多防疫措施,包括政府部門開發手機App 強化接觸者追蹤,派出四腳機器人到公園巡邏並透過語音訊息提醒民眾嚴守社交距離。在新加坡疫情趨緩並逐步恢復經濟活動、鬆綁邊境措施之際,對於接觸者追蹤更為重要,星國政府在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供民眾下載後,還研發可攜式的追蹤紀錄器廣發給全國居民。對於未在指定設施隔離的入境者也發給追蹤用的「電子錶」,以利當局監控隔離措施,隔離者在隔離期間須下載FWMOMCareApp,每天回報3次體溫。強化接觸者追蹤對防疫有很大助益,負責新加坡智慧國家計畫的外交部長維文(Vivian Balakrishnan)說:「過去幾個月,由於擴大使用數位工具及SafeEntry 和合力追蹤的資料,我們能夠減少找出和確診者有近距離接觸的人所需要的時間,並將他們隔離。」過去需要3至4天的時間,現在大部分在一天內就能完成,他強調「速度很重要」。
泰國政府自2019年起提出的「全民能源共享計畫」(Energy for All), 原訂於2020年6月份上路,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後至明年進行。該計畫是由泰國能源部推出,宗旨為鼓勵地方社區出售農場廢棄物等生質燃料,並與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發電站、太陽能板等綠能設施,計劃從2020至2023 年,產生總電載容量達到1,000兆瓦。能源部當局表示,為確保種植生質燃料的農民成為計畫中的最大受益人,而非私人投資客,有許多法規與條款需要修正,故緊急暫停此計畫的進行。政府期望藉此計畫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來應對疫情引起的經濟衰退,而非只出現生質燃料相關產業價格被過度哄抬的情況。該局指的即是象草(Napier),一種具有生質燃料潛力的作物,若按照該計畫第一階段「速贏」(Quick Win)擬定的目標,預計產出的100兆瓦電力將會有80至160平方公里的Napier 種植面積需求, 投資價值估計為120億泰銖。泰國能源監督管理委員會(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已於今年6月底開放有意參與的企業單位提出投資申請,並將申請期展延至2020年底。可想而知的是,若無法擬定詳盡的規範,將會產生農民放棄原本的種植計畫而轉於種植燃料作物的情形。
綠電是門好生意。根據亞洲銀行的估計,亞洲地區在2030年前的再生能源投資金額,將高達8.4兆美金。越南、寮國、菲律賓、印尼等東協國家,都已投入綠色能源的轉型。最新的發展是,越南政府為了減少對火力發電的依賴以及提高電力供給,在10月初宣布,2030年前將提高1倍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由目前到10%,提高到15至20%之間,也帶動了越南再生能源的商機。提高裝置能源的容量,能幫助越南政府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也就是在國際提供援助的前提下,在2030年前減排溫室氣體8至25%。目前,越南政府提供了眾多的優惠措施,獎勵再生能源的投資。例如由政府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收購再生能源,或開放發電業者,可直售電力給終端用戶。而菲律賓的進展亦值得關注。由於菲律賓採取了電價補貼政策,亦進行電力市場的改革,菲律賓的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也不斷提高。另一個加速菲律賓能源轉型的原因,則是菲律賓政府希望減少對於進口煤炭的依賴,提高自主能源的占比。然而,東協國家的再生能源轉型,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仍待觀察。不確定的因素包含資金是否能如期到位,以及工程本身的各種挑戰。不過,可以預期的是,在各國政府回應氣候變遷以及巴黎協定的前提下,再生能源在東協國家的發展,是值得長期關注的議題與商機。
茲根據Economic Outlook for Southeast Asia, China and India 2019 的統計,由於氣候變遷乾旱變長、暴雨頻率增加,柬埔寨的農漁業對GDP的貢獻比6年前少了近9%,柬埔寨透過大數據和物聯網科技的應用,成功地從2003至2007年農產量7.2% 衰退,降到2008至2012年的4.5%,再降到近年的1%。為幫助小農建立更具競爭力和長久的生產模式,柬埔寨政府建立了農業發展政策(Agricultural Sector Master Plan 2030),計劃在未來10年淘汰農業老舊機具,並引進新科技如無人機、自動灌溉系統等更有效地運用水資源。新農業科技的應用中最亮眼的為大數據科技及物聯網,柬埔寨IIC 科技大學的研究員正研發透過物聯網科技監測蒐集數據,結合大數據科技、機器學習發展以數據驅動的農業管理系統,透過分析農地數據和環境歷史數據建立種植計畫,最大化產量和資源使用,如預測暴雨提供農民準備時間保護作物或預先收成。柬埔寨政府也正在積極地建立農業大數據平臺(Agricultural Big Data Platform),提供開放資料庫,結合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新興科技升級並數位化柬埔寨農業。
依據菲律賓中央銀行(BSP;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 統計,2018年境內交易有99%是以現金進行;且菲律賓銀行帳戶的普及率約為23%,代表該國有77%人民沒有銀行帳戶,這些人由於沒有任何信用紀錄或銀行業務紀錄,申請信用卡很難獲得批准,也使得菲律賓信用卡普及率不高,此時電子支付成為了解決方案。菲律賓在使用電子支付方面雖落後於其鄰近國家,但該國政府正努力擴大電子支付系統的涵蓋率。根據2019年BSP 研究顯示,菲國公用事業付款、商業和消費者貸款、利息支付等運用電子支付的比率,自2013年的1%增加至10%,但與泰國及印尼相比,其比率仍偏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3月中旬菲國實行防疫封鎖措施「加強型社區隔離」,迫使大多數商店關門,使消費者難以在銀行或商店櫃檯付款。儘管6月放寬了嚴格的檢疫措施,但仍要求個人和企業採取措施確保社會隔離。該國消費者也為了避免身體接觸而減少現金交易,並認為此舉可減少細菌透過使用鈔票和硬幣來傳遞,這種情況引發消費者向電子支付的大規模轉移,使得該國的電子支付正在迅速普及。
印度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印度製造計畫(Make in India)鼓勵企業在地發展,利用國內勞力資源以及市場優勢,將印度製造業的生產比例提高到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今年,在疫情與中美貿易戰影響之下,全球的供應鏈面臨中斷問題,許多企業正考慮分散供應鏈或著手開始將工廠移出中國大陸。根據外媒報導,蘋果傳出計劃將 20% 的產能從中國大陸轉向印度。在此狀況下,印度政府在今年 4 月針對手機和電子零件產品推出規模約 500 億盧比(約新臺幣 198 億元)的「PLI」電子製造獎勵計畫(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望吸引國際及本地的手機製造商在印度進行生產,透過本計畫拉攏供應商轉往印度發展,同時活化在地製造產業,加速使印度成為全球手機製造中心。製造商必須以 2019 到 2020 年的銷售量為基準,並在未來 5 年超越該基準的銷售量,便可以獲得 4 至 6% 的補助。目前有 16 家企業在入選名單內,分別是國際以及印度本地的手機與電子零件製造商,而其中的鴻海、緯創及和碩皆為蘋果iPhone 的供應鏈。根據印度電子資訊產業技術部(MeitY)的統計指出,入選的 16 家企業在未來 5 年將創造出超過1,430 億美元的產值,而其 60% 屬於出口產值。同時,此計畫也將會為印度帶來約 80 萬個工作機會。
愛奇藝近來因產地問題被迫退出臺灣市場,然中國大陸OTT服務仍大舉進駐東協,日前中國大陸騰訊控股收購了馬來西亞OTT平臺用戶數第二的iflix,韓國電商Coupang收購新加坡電信和SONY旗下企業出資、用戶數市占第四的HOOQ,要與Netflix在東協市場正面對決。iflix因為價格低廉,用戶每個月僅需支付約70元新臺幣,即可暢享影集,也看準東協消費者對於付費OTT的接受價格較低,因此以低價策略打開市場占有率。Netflix也在東協市場推出低價版行動方案,以畫質較低收取幾乎是基本方案5折的價格殺入市場,仍經營得很辛苦。iflix在東協等國家超過1,000萬用戶,更被譽為「亞洲版Netflix」,更在2020年夏季增加「WeTV」頻道,以中國大陸電視劇為主,多是中國大陸騰訊出資的影集。Netflix因為它提供近30種語言,擁有包括泰語、馬來語等的內容,並且積極投資當地影視公司,合製適地化的節目內容,增加當地用戶。然此次中國大陸與韓國來勢洶洶,也希望透過自己經營OTT平臺,搶食東南亞OTT商機,也是繼gojek、LINE之後成長率最快,最具有商機的App。
柬埔寨主要米出口商之一的Amru Rice,在2018 年第一階段試驗區塊鏈運用在農業BlocRice專案中,納入Preah Vihear 州的50 個農夫,在試驗中成功讓參與者以更高的價格售出農產品,也讓農夫和農產品有了數位身分,可追蹤產品及產地來源等相關資訊,加強消費者購買的信心。如今Amru Rice 決定擴大商業化BlocRice 規模,計劃於第二階段中納入該州2個社區合計500 家的農夫入鏈,並提供消費者直接連結查詢產品及農家相關資訊。第一階段的BlocRice 為柬埔寨第一個區塊鏈應用於農業的計畫,其旨在於研究平均收入、農業科技應用,幫助農民提高售價並降低營運上的成本,第二階段擴大商業化BlocRice 能幫助更多的農民,不但提供米農在稻米供應鏈中的數位身分,更能讓柬埔寨的稻米供應鏈更加得透明化,零售業和消費者能及時得知相關資訊,加強稻米供應鏈整體的信任度、透明度、和可溯源性,未來BlocRice 計劃擴張至全柬埔寨,讓在各地的區塊鏈公司入鏈,運用區塊鏈新科技改善全國稻米產業。
2019 年10 月17 日起, 印尼政府依據2014 年公布的第33號法案, 由清真認驗證管理局(BPJPH)取代民間宗教團體伊斯蘭宗教理事會(MUI),主導清真產品認驗證以及發證作業。除此之外,印尼政府亦宣布,自同日起,所有流通於印尼市面上之食品及飲品若要宣稱為清真,必須取得BPJPH 之認驗證標章。該法令實施後,給予國內各家廠商5 年的時間,以便能夠更換或取得認驗證證書,即2024 年10月17 日起,全國所有食品產品皆必須取得BPJPH 之標章。另外,藥品、化妝品等種類之緩衝期則自2020 年起, 至2025 年所有藥妝類產品必須完成標章更換。規定一公布,印尼政府馬上面臨了問題:許多的小型及微型企業並無財力及人力進行龐雜冗長的清真認驗證程序。規定的公布使得這些企業及攤商叫苦連天,也迫使印尼政府思考解決方案。目前清真認驗證管理局正與印尼眾議院第八委員會(主管宗教、社會及婦女權利)共同商議擬定「綜合法」以處理新制上路後的問題。該法規中,欲將清真認驗證的時程由90 日縮短至21 日,並且將對營業額低於10 億印尼盾( 約70,000 美元) 的小型、微型企業免收清真認驗證費用。另外,該法案中也希望能夠以自我聲明的方式給予低汙染風險及無汙染風險的廠商如水果、炸物等小型食品賣家清真認驗證,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於真正需要清真認驗證的廠商中。
當新冠肺炎席捲全球,越南於前半年的防疫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吸引全球目光關注的同時,越南政府也在此刻決定加碼吸引外資。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越南因防疫有成,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停滯甚至衰退之際,世銀推估越南第二季GDP 反而成長約有3.5%,全年成長可望達到2.5%,達到全球經濟體排名前五的佳績。在經濟活動仍正常狀態下,7 月中,越南國會通過立法,將鎖定高科技產業、新創、新材料、新能源、數位內容產業等領域,提供投資獎勵措施。新通過的法案亦針對超過3 兆越南盾(約37 億新臺幣)的大額海外投資,提供額外獎勵,法案將於2021年1 月生效。此外,過去越南的確吸引不少外資,但外資與越南中小企業的連結有限。不少在越南投資的外資企業,因為已有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再加上越南本地之企業,未必擁有足夠之能量,能夠打進其供應鏈,因此難以帶動越南中小企業的轉型與升級。越南計劃投資部部長阮志勇也表示,未來將著重外資與越南本地企業的連結,藉由外資企業的技術能量,進一步帶動越南中小企業的能量,打入全球供應鏈體系。
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於今年5月份發布2020年至2025年節電的第20 / CT-TTg號加強節電指令,越南全國至少節省總耗電量2%。為實現此目標,嚴格要求各部會、企業、家戶進行節電。行政機構必須與電力供應商合作,每年節省總消耗量的5%,建立有關電力設備的使用、維修和保養相關規定,並提高員工的節電意識,將節電行為納入評估工作績效以及表彰的標準。鼓勵各機構屋頂安裝太陽能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等。公共照明系統營運商必須節省總用電量的20%,用節能燈代替裝飾燈、照明燈、廣告燈,並裝設節能裝置,自動控制時間範圍和天氣狀況;飯店、辦公大樓和公寓大樓在夜間減少50%的戶外廣告照明;鼓勵家戶使用符合節能標章的設備,盡量減少使用白熾燈泡,隨手關閉不使用的電氣設備,鼓勵安裝屋頂太陽能電熱系統。能源消耗大的企業每年至少減少2%的電力,裝設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整合到內部能源系統中,同時使用高性能標籤設備,並嚴格遵守節能法規。越南自2005年起至2020年5月不斷地推動相關節能指令,家戶節電已逐漸有意識,願意更換更節能的產品,其中工業及建築目前耗電量占比仍高,未來將受此節能指令規範,多數政府機關與企業須逐漸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越南必定是最熱門的節電和高效能源使用市場。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各國經濟,宅經濟異軍突起,實體通路的消費力道轉向線上購物及影音娛樂平臺,因此如網路搜尋引擎、社群平臺、串流影音也因疫情使得用戶量達到高峰,因此多國政府也開始研擬針對數位服務平臺開徵數位稅,以提振國內經濟。歐盟在2018年就提出「數位稅」概念, 其主要針對如Google、Facebook、Amazon等, 在數位服務收入激增時,卻仍享有低租稅優勢。因此各國在研擬數位稅時,將依據消費者取得服務的所在地,針對如線上搜索、串流影音服務、廣告服務徵稅。而高度網路數位化的東南亞各國如印尼、泰國、菲律賓也開始著手徵稅的相關機制。印尼國家稅務局已發布聲明表示, 從2020年8月起, 該局將對亞馬遜網路服務(AWS)、Netflix、Spotify 、Google 等分公司徵收10%的增值稅。而泰國也將針對每年數位服務收入超過180萬泰銖的非本地公司或平臺徵收7%的銷售增值稅,預計每年為泰國增加約30億泰銖的資金,目前法案尚待泰國議會投票通過。而菲律賓議員喬伊.薩爾塞達(Joey Salceda)也在推動針對提供影片和音樂訂閱服務的公司徵稅,並預計將這些新稅收稱為「Netflix 稅」、「Facebook廣告稅」和「Lazada 稅」,並預定徵收12%的增值稅,加上企業所得稅,將對國庫有所益助。
印度政府宣告成立國家教育科技論壇(National EducationalTechnology Forum)以便能夠推動其剛上路的新教育政策(NewEducation Policy 2020),目的為促進數位教育的意見交流與資訊推廣,同時以國家名義引入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技術,配合互動電子白板、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化適性測驗等一系列軟硬體科技,來協助所有學制的教育行政、教材教法、學習評鑑等項目,配合大量的新教育相關政策改革,預計在2035年將高等教育入學註冊率提高至50%,並於2040年讓印度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完善的教育體系。作為自1968年即開始編列,直到2020年才趨近完善的教育法條,該政策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從學齡前教育一路延伸到高等教育、技職教育等範疇,並針對學生的義務教育、教師的職前訓練等都制定了明確的規範。該政策的一大宗旨為讓所有學童都能擺脫傳統的社會階級而有受教育的機會,故除了縝密的政策改革,還有大量的科技軟硬體需輸入印度,並有新科技應用於教育層面的研發整合作業需執行。可想而知的是,此政策的上路不只對印度國內帶來相當大的影響,也讓跨國企業有更多進入此人口紅利大國的機會。
近期印度通過了類似於歐洲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的法律草案,該草案將要求技術公司在蒐集和處理其個人資料之前徵得公民的同意。與此同時,新草案還規定,公司必須將其用戶的「非個人」資料移交給政府,新德里甚至擁有未經許可即能蒐集印度公民數據的權力。有關此法案所約束的對象,目前仍有待討論, 在草案版本中,約束的對象包括社群平臺,但尚未納入支付服務、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搜尋引擎、在線百科全書等服務等等。而針對社群平臺, 草案的法條之一直接針對Facebook,Twitter和任何其他提供「2個以上的使用者互動」服務的社群平臺公司,要求他們給用戶一個選項來驗證其身分,然後公開顯示此狀態在他們的個人資料上(類似Facebook和Twitter等社群網站為名人和組織提供識別的藍色勾號),此舉是為了驗證身分,也是為了遏止假消息。針對此法案,WhatsApp則認為,政府希望將「可追溯性」的概念應用在各大社群平臺上,此舉將允許政府當局確定誰是傳播信息的人,但由於任何此類舉動都將需要破解加密,也將損害全球超過10億人口的隱私和安全性。如果要真正保護印度人民個資安全,則需要議會在某些危險條款成為法律之前對其進行審查和處理。
看好印度市場,美國四大企業近來也動作頻頻。Facebook投資印度移動通訊龍頭—Jio Platforms 出資57億美元入股,渴望透過當地電信公司的力量擴展電子商務市場。Facebook希望透過此入股,可以提高在印度社交網站的市占率。而美國Amazon和Walmart兩家零售通路也深耕印度,Amazon自2013年起投資高達50億美元,今年更加碼10億美元協助印度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 且透過Amazon平臺販售更多商品,並在當地設立100多處數據中心加強對行銷和物流的援助。Amazon創辦人更呼應莫迪的政策喊道,「2025年之前Amazon將向世界銷售價值100億美元的印度產商品」。而Walmart早在2018年即以160億美元收購印度電子商務公司Flipkart,近來推出串流影音內容平臺供印度會員免費使用,並建立FlipkartPlus與Amazon Prime會員制度正面交鋒。另一個3C龍頭Apple也積極布局印度市場,日前也宣布於今年在印度開設線上購物,並在2021年開設第一家直營店,加上印度政府為吸引國外投資,可望吸引大量國際品牌進入市場。
據統計, 印度第三大外匯收入來源為觀光旅遊業,依據世界旅遊觀光協會(WTTC)數據,2019 年該產業為印度創造約1,943億美元營收, 提供3,982萬個就業機會,占總就業人口數的8.0%;另印度政府允許外國人可直接投資在飯店和旅遊產業,自2000年4月至2020年3月,飯店和旅遊業共吸引約152億8,897萬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工業和內部貿易促進部DPIIT 統計數據)。2020年印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國禁止外國人入境,停飛航班及停止鐵路營運,該等措施使得印度旅遊業與交通業遭受重創。印度旅館公協會(HAI)認為該疫情將導致3,800萬人失業,約占該國旅遊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的7成;且印度旅遊業的外匯交易額超過280億美元,其國內旅遊活動收入也超過2兆盧比,疫情已嚴重影響該國經濟。印度屬於高度數位化的旅遊國度之一,旅客能輕易透過網路等方式預訂飯店與旅遊行程,且由於中產階級家庭收入增加,也帶動其國內外旅遊成長;惟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3月飯店平均住房率已降到2成以下,飯店和旅遊業皆營收慘淡,由於有部分5星級飯店(如Taj Mahal Hotel)提供飯店客房給醫治新冠肺炎的公立醫院醫生及醫護人員使用,因此預期在疫情結束後會有更新內部設備的需求,臺灣廠商可掌握此波商機拓展市場。
河內,越南首都,3個月內從第七名一躍成為世界空汙第一名的城市,超越原第一名印度的德里。根據全球城市空氣品質監測網站Air Visual數據顯示,河內空氣品質指數(AQI)高達193,部分區域甚至高達224,達到重度汙染程度,對人體可能產生嚴重的健康影響。儘管河內當局祭出多項措施試圖改善,透過呼籲越南家庭減少使用在當地極為普遍的蜂窩煤炭爐、對農民季節性火耕習慣進行輔導轉型、建立即時監控空汙實況的App,以提升越南民眾對空汙的警覺意識。然越南政府上述各種方法仍無法有效地對空汙問題進行改善,永續發展媒體組織Eco-Business也向越南政府提出應重新檢視其空氣汙染防制戰略上對工業煤炭的使用量,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越南近年來經濟火箭式上升,地方建設快速發展,更因此被譽為未來的「亞洲之虎」。然而工廠的大量建設也替越南政府帶來了棘手的後遺症—空氣汙染。拚經濟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所帶來的環境傷害,大量環境汙染的副作用,將會是越南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將面臨的嚴峻考驗,勢必需要提出更強硬的解決辦法方能平衡發展,更有可能間接影響越南政府對外資進駐的政策,我國業者若選擇前往越南發展,則需將此變動因素納入考量。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加坡成為目前東協中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在新加坡境內擁有135家店的麥當勞也因部分員工確診,而配合新加坡政府的阻斷措施( Circuit Breaker),於4月中旬全面暫停營業至對外公告的5月4日,但近日新加坡麥當勞官方決定延長其暫停營業時間,直到疫情完全獲得控制為止。隨著新加坡社區感染疫情漸緩,政府因而放寬阻斷措施,決定讓部分產業(如小吃店、理髮、寵物用品、洗衣等民生相關產業)於5月12日起先恢復營運。其他產業則配合阻斷措施延長至6月1日。隨著餐飲業紛紛恢復營運,無法被忽視的蟲害問題陸續發生。阻斷措施實行期間,小吃店、咖啡廳、飲料店等業者被迫暫停營業,店內平時會有的滅蟲措施也停擺,害蟲管理業者就提到,部分餐飲業者已停止每月例行檢查老鼠、蟑螂及蒼蠅等害蟲出沒及預防措施,原因除了政府實施的阻斷措施之外,部分業者則是為了節省成本。雖然新加坡食品局明文規定,阻斷措施期間暫停營業的店家,一個月至少須進行一次害蟲管理。但在阻斷措施期間,無人走動的餐飲空間無疑是害蟲天堂。
Z世代(1995-2005年出生)將會決定未來10年的東協電玩市場,隨著電子競技風行與現代技術提升,電玩產業將如乘著火箭般蓬勃發展。根據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指出,到2023年,電玩產業的市場份額將增長近1倍,達到70億美元,其中手機遊戲將以最快的速度增長20%,成為東協遊戲玩家的首選。近年,東協市場熱衷電競比賽,甚至在2019年東協運動會賽事上,電玩成為競技項目。未來,虛擬實境技術(VR)可能會為電競選手增強遊戲的體驗。對觀看者而言,V也可以讓觀看者在家中舒適地享受比賽。由於技術的進步,現已存在4DX電影院和VR主題公園等應用,擴增實境技術(AR)也將改變觀看電競比賽的體驗。舉例而言,松下已經展示了其智能體育館方案,其中應用到AR和3D投影映射,將使觀眾能夠查看電競選手和遊戲統計數據等。
隨著馬來西亞在全球清真產業發展上取得領先地位,自2008年開始執行的《清真產業總體規劃》( Halal Industry Master Plan)也將由預計於今年底(2020)公布的《清真產業總體規劃2030》( Halal Industry Master Plan 2030)取而代之。《清真產業總體規劃》的目標,是將馬來西亞打造成全球清真產業樞紐中心,《清真產業總體規劃2030》則是要進一步推動馬來西亞清真產業的數位轉型,鞏固馬來西亞在全球清真產業發展領頭羊的地位。而根據馬來西亞清真發展機構(Hal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年初發布的《清真產業總體規劃2030執行摘要》( Halal Industry Master Plan 2030 Executive Summary),馬來西亞政府接下來準備打算將金融科技(FinTech)、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區塊鏈(Blockchain)、工業 4.0( Industry 4.0)等新興技術與相關應用,導入至清真產業,致力於達成「清真產業多元化」、「友善投資環境建置」、「競爭力強化」、「馬來西亞清真品牌國際化」等四大目標。為了達成目標,馬來西亞政府也會積極推動「強化清真產品與服務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安全性與透明度」、「優化產品安全風險管理」、「提高生產能量與效率」、「快速回應消費市場需求」、「整合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等策略,藉此使馬來西亞清真市場規模於2030年成長至1,130億美元。
新冠肺炎造成經濟停擺,衝擊著全球許多產業,大多數東協國家開始階段性管制與鎖國,日前馬來西亞政府接連提出幾大經濟舒困措施,總共祭出了近2.5兆臺幣的巨額預算搶救經濟。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 ( Muhyiddin Yassin )日前先宣布約新臺幣6,800億元的經濟舒困措施,範圍包括中小企業貸款與個人財務的延期償還等;接著又大動作推出約新臺幣1.75兆的「關懷人民振興經濟」配套措施,近半預算用在全民身上,包括低收入家庭、單身人士、大學生、特殊職業者(在行動管制令期間有增加工作負擔的職業,像是醫護人員、軍警、特定公務人員及計程車司機)等都可以申請補助金,另一半預算則以商業活動振興與企業舒困為主;近期又推出價值約新臺幣693億元的「關懷人民中小型企業(附加)配套」資金,撥出特別關懷輔助金協助馬國70萬家中小型企業進行貸款;同時補助每月薪資低於28,000元臺幣的馬來西亞國民。總結這幾大舒困計畫,除了全民生活獲得津貼補助,若綜覽產業面所受到的幫助,其重點支持的是旅遊業,馬國政府期待透過經濟刺激配套措施,確保馬來西亞今年經濟成長率能維持在 3.2%至 4.2%。通過這2.5兆臺幣的經濟紆困方案,可以看出馬國政府雖然延長行動管制以對抗疫情延燒,但也希望讓民間感受到政府搶救經濟不遺餘力,而這些紆因案也多數獲得好評。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各國及大城市紛紛運用科技防疫來抵抗疫情擴散。其中印度的觀光重鎮阿格拉(Agra)更運用智慧城市計畫中核心發展的智慧醫療抗疫。民眾可透過手機App與當地智慧醫療中心預約視訊看診,線上處方箋則會在看診後供病患下載,同時藥物也曾透過智慧醫療中心送至家中,全程避免與患者接觸的機會。除此之外,印度警方也利用AI人工智能分析系統來即時辨識民眾的社交距離,亦透過無人機喇叭向民眾遠距宣傳防疫知識。而其他印度智慧城市如卡基納達(Kakinada) 及阿加爾塔拉(Agartala) 也透過即時數據儀表板(Dashboard)更新疫情詳細資訊給民眾,使民眾對疫情掌握度提高,更開始在各大城市建置無需掛號的移動式病毒檢驗亭。印度政府自2015年以來提出「智慧城市任務(Smart Cities Mission) 」,並提出在7年内於全印度打造100座智慧城市為目標,智慧城市被列為印度政府重點發展項目,期望在城市人口激升的龐大壓力下,透過智慧城市來解決都市化問題。此次新冠肺炎也為印度智慧城市帶來轉機,迫使原智慧城市任務推動成效不彰的高密度人口城市,急速轉型成真正的智慧城市。
印度總理莫迪在5月中旬發表了電視演說,宣布印度政府將投入高達8兆臺幣的資金振興在地製造,並且改革税制與法規,為6年前展開的「印度製造」大政增添柴火。莫迪強調,新冠肺炎凸顯了在地製造與在地供應鏈的重要性,「危機發生時,我們大部分的需求都是由在地供應,所以,現在我們應該要更重視在地製造,並且協助在地產品走向世界。」怎麼做到?莫迪表示,8兆資金將投入市場與供應鏈的重組,並投資基礎建設與資/通訊設施,也將針對土地、就業、税制等議題提出改革措施。受益者將包括小型家庭工廠、微型與中型企業(MSME)、勞動市場、中產階級等。不過,莫迪的招牌政策「印度製造」卻面臨嚴峻挑戰。早在新冠肺炎爆發前夕,印度的經濟成長已顯疲態。去年第三季印度國内生產毛額(GDP)更創下6年來成長新低紀錄,僅成長4.5%。今年更有不少經濟學家預估,在新冠疫情肆虐下,印度GDP可能陷入負成長。
無現金風潮在全球崛起,越南也不例外。Vietnam Times 報導指出,越南有大約1.2億的行動用戶,其中有大約半數使用3G或4G網路服務。且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顯示,越南15歲以上人口的帳戶持有率僅約30%,行動網路普及與行動支付簡易的開戶流程,預期尚有可觀成長空間。根據 Viet Nam News (VNS)指出,越南政府期望在2020年底前可以將現金支付比率降低至10%以下水準。目前越南國家銀行正加速提出無現金支付法案「101/ 2012 / ND-CP」之修正草案,以期達成無現金社曾的政策目標。同時為了因應新冠肺炎,更加強推動降低現金支付的需求,越南總理阮春福表示:「無現金不只是越南政策目標,更是因應新冠肺炎很重要的對策之一。
越南國營的電信Viettel於今年初使用自行開發的5G通訊設備,首度進行視訊通話測試,並宣布將會在今年6月推出5G商用服務,此舉也讓Viettel 成為繼華為、三星、中興、諾基亞和愛立信之後,第6家開發5G電信設備的電信商·Viettel 也將與美國高通、日本富士通共同合作開發5G手機。越南資訊通信部( The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從去年1月發布國内第一張5G測試執照給Viettel 以來,5G的布建展開相當迅速,陸續完成了5G基地臺接收站的設置、通話測試,並宣布將於今年在胡志明與河内市啟用商用5G服務。東協國家之中,新加坡預計在2020年敗用5G服務,越南緊接在後,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國也積極投入5G的布建。5G運轉後,最重要的運用便是Al物聯網、車聯網、Smart Home 和VR/AR,預期相關應用服務的需求將會大幅成長,連帶牽引著產業相關軟硬體與服務的商機。
考量國内數位科技需求,巴基斯坦政府在2018年推出了數位巴基斯坦政策(Digital Pakistan Policy),希望根據此政策架構,致力將國家全面數位化。從教育、農業、金融、創意產業、醫療,甚至政府政策等,皆有其數位化進程。2019年更衍生出數位巴基斯坦願景( Digital Pakistan Vision )以及創新巴基斯坦計畫(Innovate Pakistan),期待能更迅速地提升科技建設。在各式各樣的計畫之中,創新巴基斯坦計畫成為巴基斯坦科學園區的誕生推手。2019年12月,為了能配合創新巴基斯坦計畫,巴國政府於2020年1月啟動第一期,首個科學園區誕生於首都伊斯蘭馬巴德( Islamabad) 。這個集合了日、韓、澳等國投資的科學園區,將作為巴基斯坦培育科技新創和人才的孵化器。科技園區目前和其國内頂尖之巴基斯坦科技大學實施技術合作,希望能吸引人才並打造良好的就業、研發、培訓基地。且政府亦推出税額減免等制度持續吸引境外投資,試圖由該科學園區奠基,繼續朝全國數位化的路程發展。創新巴基斯坦計畫未來也期望以每半年為一期的方式,推動農業、汽車、教育、能源、防響、金融、健康、智慧等8大領域,每個領域各成立15個新創企業的方式,繼續完善數位巴基斯坦政策。
泰國是全世界第六大海洋塑膠垃圾製造國,為了擺脱塑膠大國惡名,泰國於2020年1月1日開始正式推動限塑政策,與國内75家業者,共2.5萬個通路合作,不再提供消費者一次性的塑膠袋。然而,隨著新冠肺炎爆發,各地百貨與餐廳紛紛關閉,使得外送服務與電子商務需求大增,塑料包裝生產爆量80%,光是今年(2020) 4月曼谷所丢棄的塑料垃圾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1,300噸,預估今年塑膠廢棄物製造將成長30%,恐對環境造成愜大衝擊。海洋汙染問題一直以來都對泰國觀光業有著嚴重影響,泰國政府每年花費約200億泰銖處理塑料垃圾,並於2018年在東協高峰會通過「曼谷宣言」(Bangkok Declaration),陸續從國家公園與部分零售業推行減塑,兩年內減少約20億個塑膠袋使用量,成績斐然。此次大規模的限塑政策雖因新冠肺炎而崩毀,卻意外嘉惠原本正在尋求轉型的石化產業,除了產業整體營收增加了50%外,因政府的積極推動而開發的可分解式環保包裝,需求量也同步成長了30%,開創嶄新商機。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造成各國經濟衰退,宵禁、禁止内用等措施導致線下購物蕭條,泰國消費者加速轉往線上購物。據泰國EIC( Siam Commercial Intelligence Center)指出,此現象雖讓電商產業在疫情中逆勢增長,但對於泰國本土中小型電商、傳統零售產業而言,反而更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泰國的電商產業環境原本就以外資企業為主,大型外資電商企業如阿里巴巴集團絕對控股的Lazada、新加坡 Sea Group的蝦皮、中國京東和泰國本土最大零售商Central Group 合資的JD Central、馬來西亞的 Grab、日本 Naver集團的LNE在泰國開展的 LNE MAN等占據了市場大半的份額,據 Bangkok Post 報導,由於泰國4.0政策加速網路發展,近年泰國電商市場成長快速,外資電商企業為在泰國吸引顧客大力投資,不惜虧損近100億泰銖,泰國本土電商無力與資本如此雄厚的外資電商企業競爭,連社群經濟也幾乎掌握在外資企業的 Facebook、 Instagram 、 LINE等公司。泰國電商專家Pawoot Pongvitayapanu 表示 2020 年泰國電商產業有望增長30%,但泰國中小型本土電商企業、傳統零售產業會加速受到外資企業壟斷的衝擊。
泰國飯店業研討會(Food & Hotel Thailand 2020)於近日第一次以線上方式舉辦。主辦方泰國酒店協會(THA,Thai Hotels Association) 表示因新冠肺炎造成飯店業收益下滑,各家只是紛紛削價競爭並不是解決之道,故今年重點為探討後疫情時代,當地飯店業者如何轉型來重新吸引旅客。協會建議從兩個方面著手,分別是積極於OTA( Online Travel Agency) 平臺上架以及提高環境友善的標準。首先,根據統計,70% 的民眾利用整合了多方獨立搜尋引擎的元搜索引擎(Meta Search) ,如Skyscanner 、 HotelsCombined等來規劃旅遊住宿,在元捜索引擎訂房用戶有65%來自Google Hotel Ads,即便是直接於飯店網站下訂的用戶,也有20%是從元捜尋引擎分流而來,整體有40%的訂房是在手機上完成,故建議業者除了自家網站需有手機版介面,更要積極爭取在Tripadvisor、Trivago、Ctrip 等 OTA 平臺曝光來吸引全球旅客。第二,隨著疫情流行,消費者習慣也曾有所改變,協曾正以指導品牌重新打造來幫助飯店業拉抬商機,以環境友善、環境安全為標準,並伴隨一系列各家特色的旅遊套餐來刺激消費,THA同時向泰國政府爭取經費來加速自2015年開始推廣的「綠酒店標準( The Green Hotel Standard) 」認證。可想而知的是,數位轉型與環保標準,是泰國飯店業者接下來最重要的課題。
繁文縟節大家都不喜歡,人民不愛,企業亦同,由菲律賓反繁文縟節管理局(Anti-Red TapeAuthority)推動的一站式企業註冊服務中心,便是專門用來減少繁文縟節、簡化企業註冊流程、提升菲律賓世界經商容易度指數排名的單位,其中更參照《2018 年經商容易度與高效政府服務法》希望能一併減少公務員貪污現象並改善公共服務效率。菲律賓於今年(2020)初推出全國企業一站式服務中心(National Business One-Stop Shop,簡稱NBOSS),主要是為新企業提供註冊服務,申請人可以在同一個服務中心交付文件並完成所有新企業的註冊流程,包含公司名稱查詢(查看公司名稱是否已被註冊)、繳交申請表、申報雇主和雇員狀況、相關費用繳交。一站式服務中心初期設於馬尼拉,之後會在菲國的其他地區也設立服務中心,該服務中心將整合來自證券交易委員會、國稅局、菲律賓健康保險公司、社會保障系統、住房發展共同基金,以及其他地方政府部門的企業註冊業務。該中心扮演的角色是申請人在線下接觸政府單位的窗口。中心啟用後,成立公司所需要的時間可從目前的31 天減到6 天以下,步驟也從13 項減到5 項。後續還會連動企業註冊門戶網站,網站上線之後,註冊時間將進一步縮短到1 小時,但目前尚未公布企業註冊門戶網站的啟用時間。
繼新加坡以近六成的5G 滲透率稱霸東南亞市場的帶動下,泰國近年積極佈局5G 測試與發展計畫,並於2020 年2 月進行頻譜招標作業,喊出5G 產業將為泰國帶來1,770 億商機願景,再掀東南亞科技大戰。此外,泰國將成為亞洲5G 商業服務的第一推動者,率先計畫於3 月素汪納普(Suvarnabhumi) 機場推動人臉驗證、貨物管理和機場救護服務;同時,泰國最大電信商AIS 也聯手泰國暹羅水泥集團(SCG)與宋卡王子大學(PSU),緊繫產官學關係鏈,以精確零延遲的推高機遠距操作為原型,打造泰國首例5G 工業應用,預計於2020 年作為泰國4.0 政策與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泰國自2014 年確立「智慧泰國2020」以來,以20 年內至少發展出100 座智慧城市為目標,將泰國打造為適合居住的國家,串聯各省發展集體經濟。如曼谷以智慧安全監控為主要訴求,包括監視錄影機結合身分辨識、門禁控管和軟體分析整合等,以期提升公共安全意識並抑制犯罪率;清邁則以智慧農業為發展重點,設置各式感測元件,監測水質、土壤、日照,並收集即時資訊控制農場設備減少人力成本。5G 的啟動將從網路速度提升、物聯網技術(IoT)發展、大數據應用三方面有大幅度躍進,成為泰國推動數位化與人工智慧的最佳利器。
聯合國旗下的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一月發布了2019 年世界投資報告。報告指出,儘管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的總金額,降至近十年來最低;不過,東協國家FDI卻逆勢成長,成為全球經濟成長的新引擎。2019 年,東協國家共吸引了1,770 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較前年成長19%,創下歷史新高。外資湧進東協的金融、製造、服務、批發與數位經濟等領域。成長力道來自於亞洲各國對東協國家的投資,以及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整體來看,新加坡仍是最大的受益者,外資投資額達1,100 億美元,較18 年大幅成長42%,而資通訊是新加坡最被看好的領域。此外,印度、越南與泰國也受外資的青睞。東協最大經濟體印尼的後勢也看漲。報告指出,儘管19 年是印尼的選舉年,幾個主要的城市甚至發生了嚴重的街頭抗爭,但外資仍看好印尼的智慧零售業與製造業,加碼投資印尼,總金額達240 億,較前年成長12%。可以看出,即使在全球景氣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的表現顯得格外亮眼。
在印尼政府的倡議之下,預計到2025 年為止,目標在全國推動200 萬輛電動汽車上路。東南亞叫車軟體Grab 趁勢搭上印尼國內政策,聯合韓國汽車製造大廠現代汽車,於今年1 月27 日正式推出Grab 的電動汽車服務GrabCar Elektrik。而從去年12 月開始,Grab 便展露了在電動車版圖的野心,除了與現代汽車合作開發電動汽車,在兩輪車的領域,Grab 則攜手日本本田集團旗下的Astra Honda Motor 以及印尼本土電動機車品牌Gesits,並針對以上項目發表測試版電動車輛及其電動車產業藍圖。GrabCar Elektrik 電動車共乘平臺目前有50 輛現代Ioniq 電動汽車進行試營運,以雅加達的蘇加諾哈達國際機場第三航廈作為試乘服務的據點。根據Grab 印尼區總裁Ridzki Kramadibrata 釋出的第一階段營運目標,GrabCar Elektrik 計劃於一年內將車隊規模擴大至500 輛電動汽車。但他也預告,這項服務在市場上將有「價格調整」空間,因為四輪電動汽車的經營成本比普通汽車高出10%至15%,而這些費用也將轉嫁至消費者身上。印尼政府積極發展國家成為亞洲電動車中心,Grab 官方對此回應,GrabCar Elektrik 即是該公司支持印尼電動車政策的承諾,以異業結盟為印尼當地交通帶來高效且更環保的解決方案。Grab 更與印尼國家電力公司簽署協議,為該國建設電動車充電站,這也是今年印尼首次針對公共交通發布有關電動車的計劃。與此同時,印尼政府透過制定相關產業規範支持國內電動車產業。 外資部份,則有現代汽車去年宣布投資15.5 億美元設立電動汽車工廠。印尼最大的計程車公司藍鳥集團(Blue Bird Group),也在去年相繼和中國比亞迪集團及美國特斯拉電動車合作。
人口發展快速的印尼近年來商機爆發,其網路經濟更是東南亞地區中規模最大且成長最快的網路市場,前途被各界看好。2019 年印尼網路經濟規模更是達400 億美元─成為東南亞地區市場規模最龐大的國家,更期將在2025 年達1,300 億美元。大量進口商品及外國商家爭先恐後進入印尼電商產業,而為防止產業發展過快導致失控並保護印尼本土商家,印尼政府自2019 年底開始陸續頒布新的法規。首先,針對消費者保護措施,電商賣家必須將消費者及其他非金融相關資料納入印尼政府監管、並儲存至印尼當地的資料中心等;其次,自2020 年起,無論是本土或國外的電子商務商家皆需取得營業執照許可,並將開始對3 美元以上進口商品徵收3% 進口關稅以有利本國產業與國外商品競爭。面對印尼政府更嚴苛的法規上路,本意雖是希望能控制電商發展並保護本土企業,然而許多電商賣家認為高門檻的新規將衝擊中小型賣家,致使市場上只有大型企業能有餘力在線上販售他們的產品。未來將考慮將銷售平臺轉移至尚未受法規限制的社群平臺進行販售,此發展對欲進入印尼電商市場的我國業者將會是需要密切關注並擬定相關策略來應對未來印尼電商的變動性。
在現在虛擬貨幣流行的時代,網路覆蓋逐漸提升、網路服務興起的的東南亞也逐漸流行,柬埔寨近年支付方式從大量現金逐漸轉往線上支付時代,柬埔寨中央銀行(The National Bank of Cambodia),在經過去年七月開始的測試後,也準備於今年擁抱加密貨幣,發行區塊鏈貨幣Bakong,與泰國不同的是,柬埔寨計畫自行發行點對點的區塊鏈支付平臺,也獲得了國內其他11家的銀行的支持。NBC(The National Bank of Cambodia)表示,此區塊鏈支付系統Bakong 宗旨在於減少交易時間並提升其安全性,尤其在鄉村地區推動無銀行的銀行服務,和其他區塊鏈加密貨幣不同在於,Bakong 是個封閉系統並有銀行的授權,運作方式會是以類似電子錢包的方式連結使用者的銀行帳號,並以QR Code 為主要的交易方式,也能夠即時轉帳並由NBC 儲存紀錄,使用者可將現金轉換成區塊鏈貨幣並透過其交易,以減少現金的使用並提升國內金融服務的使用,此服務的應用可能增進柬埔寨電子商務的發展,若能與東協其他國家跨國串接,將能加速跨境區域發展。
在印度,塑膠製品污染已成為巨大的問題。根據政府估計,該國消耗的塑膠製品中,約有70%直接被丟棄而非進行資源回收,此外在多數印度城市中並沒有相關的廢物處理系統。因此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 公開呼籲企業與個人減少塑膠製品的使用以減緩污染,也希望促進新創企業、技術人員或工業專家尋找回收塑料的方法。在總理公開呼籲後, 印度電商平臺AmazonIndia 率先響應,宣布其將在2020 年6 月之前將不可回收的塑膠製品從所有從印度發貨的商品中移除,並以紙製成的襯墊代替用來保護產品的氣柱包裝捲(緩衝材料)和氣泡包裝紙。Amazon India 客戶滿意度副總裁Akhil Saxena表示,公司採用的包裝材料中所包含的一次性塑膠至今已減少不到7%。此外他也在另一份聲明中提到:「這項投資(減塑)贏得了三方勝利─這對我們的地球、對我們的客戶、對我們的業務都有好處。」而在Amazon India 的計劃公佈不到一周後,Walmart 持股的另一電商平臺 Flipkart 也推出了類似的舉措。Flipkart 表示自己在2021 年3 月以前,將使其所有包裝均可回收,Flipkart 亦表示在過去一年中,他們已將每個包裝中的一次性塑膠製品用量減少了25%。Amazon 和Walmart 花了數月時間爭取成為印度大型線上零售平臺的領導者。而在總理的呼籲之下,他們皆不約而同地開始淘汰一次性塑膠製品包裝。
緬甸投資委員會(MIC)近期才批准了5 家來自國內外的投資企業,預期將創造1,001 個當地就業機會。獲准的企業將從事該國的電力,畜牧和漁業以及房地產行業。與此同時,緬甸在2019 ~2020 財年的第一個月的10 月份吸引了2.921 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用於製造業,其他服務業和房地產業。在區域上,光是仰光地區就吸引了本地和外國投資的60%,也可以看到仰光新城作為緬甸重點城市,前景十分可期。而日前又有大型工業園區投資將成為仰光的一大發展重點,仰光Hlegu 鎮耗資2.3 億美元的工業園區的工作預計將於3 月開始,該項目的協議涵蓋了仰光赫勒古鎮約598 公頃的土地,由新加坡企業集團勝科的當地分支機構勝科集團CSSD緬甸公司與當地合作夥伴City Mart Holding Co Ltd(CMHL)和緬甸農業綜合企業(MAPCO)簽署。MAPCO 執行董事U Han Thaw Zay 表示,「我們正在等待MIC 的許可,希望在一月份獲得許可,以便我們可以在三月份為該項目破土動工。」Hlegu 工業園項目將包括一般工廠、食品工廠、倉庫以及必要的基礎設施,例如道路和電力,該項目已由仰光州議會批准,目前正在該地區政府提供的土地上建造,並將重點關注食品工業,工業園建成後,將擁有一條通過仰光- 曼德勒路通往蒂拉瓦港口的通道,來自園區的貨物就可以輕鬆出口,也可以到達緬甸上部分地區。各界無不期待此一工業園城市將為仰光地區的現階段發展做出相對貢獻,並為居住在Hlegu 鎮的人們創造就業機會,讓仰光成為緬甸乃至於東南亞國家中的下一個亮點城市。
越南屬於東協市場中經濟成長前段班,觀2017、2018 年經濟成長率皆突破7% 之水平。且根據KPMG,越南的醫療保健市場產值從2017 年的161 億美元預計於2020 年將成長至200 億美元,同時2017 年越南政府在醫療政策相關支出,居東協之冠。然而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資料顯示,越南平均每萬人可以分配到的醫療人員數僅8.2 位,遠低於新加坡的23 位。且平均來說,在越南醫院的接受醫療諮詢,平均需要一小時的等候時間,因此上網使用基本的醫療服務的意願也就高出許多。不少新創企業看準越南醫療科技(healthtech)市場,如Jio Health、e-doctor 以及Med247 等。以新創Med247 為例,順利募資,在產品上線前即受到KK Fund 看好。於2019 年三月進駐越南河內,開設實體診所、招募相關人員與開發app,開啟O2O(Online to Offline) 醫療服務。2019年七月開設小兒科、內科、耳鼻喉科等科別,同時開始線上app 醫療服務,可以在線上完成診療預約、視訊看診與處方開立服務,也提供完整的雲端病歷紀錄。Med247 看準越南崛起的網路使用者,定位主要客層為年輕網路使用者,計畫在高級的公寓大廈以及店鋪結合住宅的大樓開設實體據點,使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可以更輕鬆取得。
跨越泰國與緬甸之間的新橋已於2019年10月底正式啟用,讓東南亞實現連結南中國海與印度洋的「東西經濟走廊」。「東西經濟走廊」穿越越南、寮國、泰國和緬甸,連結起湄公河地區的產業供應鏈,並使其進入印度龐大的商機市場。「東西經濟走廊」始於越南峴港,最終直達緬甸仰光,並可透過孟加拉灣進入印度市場,因此這長達1700 公里的經濟走廊串聯沿途上越南、寮國、泰國、緬甸四個國家,形成為大型經濟集團。起初緬甸東部的城市毛淡棉被設定為「東西經濟走廊」的最西端,但如今該走廊已延伸至仰光,未來將連結至由日本開發的迪拉瓦經濟特區( Thilawa Special Economic Zone ),例如日本豐田汽車就在此設廠。未來此區域的貿易將會更加頻繁與便利,可作為臺廠進軍越南、寮國、泰國、緬甸以及印度市場時,擬定供應鏈與市場策略的參考。
近年全球清真產業發展出現了追本溯源的趨勢。這一方面是清真理念要求產品(尤其是食品)從農場到餐桌(from farm to folk)都必須遵循清真規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穆斯林消費者也想知道市售清真產品是不是真正的清真產品。於是,清真產業發展領先的國家紛紛將目光轉向具有安全、可追蹤、不可竄改等特性的資料儲存技術─區塊鏈,希望藉由區塊鏈技術建置清真認證與清真產品溯源系統,保護消費者權益並帶動產業發展。在這個議題上扮演領先角色的是以「世界廚房」(Kitchen of the World) 自居,並致力於成為全球第五大清真食品製造出口國的泰國。雖非穆斯林國家,但積極發展清真科學─也就是透過科學技術與檢驗方法來落實清真規範─已經使泰國擠身全球清真產業的前段班。根據泰國清真標準局(the Halal Standard Institute of Thailand), 泰國清真食品出口規模已經超過57 億美元,是世界第十大清真食品出口國。為了鞏固這個領先地位,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清真科學中心(the Halal Science Center,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置清真認證系統與清真食品原物料資料庫,藉由落實追本溯源的產業趨勢,強化泰國清真產品的競爭力。事實上,去年年底於曼谷舉辦的「2019 泰國清真大會」(Thailand Halal Assembly 2019)便聚焦討論,區塊鏈技術能夠如何協助清真產業優化認證機制、改善倉儲物流流程以及發展永續商業模式。與會的學者與產業專家一致同意清真產業應該積極探索及應用區塊鏈技術,呼應了《全球伊斯蘭經濟現況報告 2018/19》(State of the Global Islamic Economy Report 2018/19)「區塊鏈技術可以成為提升清真機制地位的變革力量」的趨勢觀察。
近年因印尼之經濟發展成長,對醫療保健產業之需求也隨著上揚,倫敦市場研究機構BMI Research預測,2027 年,印尼的醫療支出將會高達780 億美元,比起2017 年的302 億美元成長超過一倍,年複合成長率約為12%,可謂前景看俏。加上印尼政府也把醫療設備產業定於優先發展產業,目的為促進精密醫療產品在當地的生產活動,因現下較為精密的醫療產品仍須仰賴國外進口,在當地生產的醫療產品僅占一成。為了有效吸引外資來印尼投資,印尼政府開放醫療設備相關產業能夠讓外資獨資經營,並搭配印尼政府的「國家健康保險計劃」(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在產業環境上釋出利多的同時,也提供了龐大的內需市場,印尼政府樂觀希望國家健康保健計劃在2020 年,能讓95% 的印尼民眾受惠,有效改善印尼的醫療環境。印尼的醫療市場成長潛力雄厚,自然引起不少外資注意,當地政府為了有效促進當地醫療產業發展,要求每款醫療產品僅能選用一家印尼當地的經銷商代為銷售,因此外資若想要快速的在當地讓自家產品上市,選對當地經銷商,將是不能輕忽的首要課題。
為了避免「進口替代」(進口品取代本國產品),印度政府將提高障礙以阻止包括電子產品、玩具、毯子和數百種日常使用物品進入該國。印度商務部已準備好詳細的產品清單,並以此為先導,但最終品項將與其他政府機構協商。其策略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包括增加進口關稅,以促使全球性企業在印度建立工廠,並為國內相關製造業提供保護。此外,貿易救濟總局也在討論可能的保護產品清單,其中包括100-150 項受審查的鋼鐵等產品。儘管商務部一直在尋求一系列標準來檢查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但商務部也發現即使在政府內部有些部門對此持反對立場。進口替代一直是工商部長Piyush Goyal 的重要課題。他與政府中的一些同事,如中小企業部長Nitin Gadkari 一起將其視為「印度製造」戰略的一部分,該戰略從長遠來看也將有助於出口。過去五年印度的出口表現不佳,儘管印度政府歸咎於全球需求不振。然而,批評人士認為,如果政府持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那麼東盟國家、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將可以免稅或低關稅進口。同時,通過提高進口關稅或對產品採取其他限制的舉動也充滿了其他風險。例如,商務部現在意識到,它可能在限制薰香和相關產品的進口上犯了錯誤,因為這可能損害國內企業的利益。同樣,對某些電子產品徵收更高的進口關稅導致從某些國家的進口止步,但從越南進口量卻增加(越與印達成了自由貿易協定)此舉三星等試圖定位為「印度製造」冠軍的公司,現在正從其越南工廠採購更多產品。
印度是Google 在全球的主要市場之一。該公司近年來用心著墨於印度市場,推出許多專為當地民眾開發的產品與服務,如:2015 年為400 座印度火車站提供免費Wi-Fi,及2018 年在巴特那(Patna)試行的防洪預警系統等。而為了爭取更多印度用戶的心,Google 宣布將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Bangalore)建立人工智慧(AI)實驗室。此AI 實驗室主要有兩項任務:一是提高印度資訊科學研究的發展,特別專注於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圖像識別(Computer Vision)、語言辨識(Speech Recognition)及其他相關領域;二是將AI 實驗室的研究結果應用於解決印度當地與醫療保健、農業及教育有關的重大議題。除了印度班加羅爾的AI 重點實驗室計劃之外,Google 更打算和擁有超過4.08 億用戶的印度最大電信業者沃達丰(Vodafone Idea)展開雙邊合作,使用該電信服務的2G 智慧手機用戶未來無需連線行動數據或無線網路,即可免費使用Google 語音助理(Google Virtual Assistant)查詢各種資訊,Google 也將為用戶們提供英語和印地語版本的24小時全天候服務。
東南亞叫車服務(ride-hailing)APP 兩大龍頭:新加坡的Grab、印尼的Go-Jek 積極布局泰國市場。根據Bloomberg 的統計,Grab 擁有高達近70% 的市占率,是目前泰國叫車服務的龍頭。但此服務也衍伸許多安全、公平競爭、專業適格性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各項爭議與保障利害關係人的權益,泰國交通部表示,他們正在研議修法,預計於2020年3 月之前合法化叫車服務。泰國交通部指出,新法將規定叫車服務業者與司機向政府進行登記註冊。叫車服務公司除了完成立案登記手續,也必須要建置系統,落實即時驗證司機身分的規範。另一方面,新法案也規定提供叫車服務的所有私家車都必須取得「公共駕照」(public driver's licence),並且在車輛上安裝GPS 系統,確保乘客的乘車安全。合法化叫車服務是泰國自豪黨(the Bhumjaithai Party)於2019 年泰國眾議院選舉政見之一。可以預期,合法化叫車服務,將會對泰國出租汽車業(包含計程車服務與叫車服務)帶來改變。然而,泰國政府是否能如期合法化叫車服務,除了反應泰國法規制度是否與時俱進,更重要的是也提供各界一個角度,進一步觀察泰國政府的施政效能。
亞洲開發銀行、國外政府的融資支援,以及汽機車業者陸續開發新型車款,迫使菲律賓政府不得不正視一直未能真正實踐的公共交通現代化。尤其菲律賓當地極具特色的吉普尼(Jeepney)更是首要開鍘的目標。菲律賓政府從2019 年正式開始處理吉普尼(Jeepney),以既有交通工具吉普尼等的電動化以及電動車導入雙管齊下,菲律賓能源部更與亞洲開發銀行建立夥伴關係,導入與推廣電動三輪車(e-trike),並在2018 年六月拉斯皮納斯市等四個城市合計捐贈900 臺e-trike。其中每臺e-trike 的費用是45 萬披索(約新臺幣約26.5 萬元),不到吉普尼一半的價格。實惠的價格讓首都馬尼拉市、馬卡蒂市、達義市等觀光地區或商業中心先行引進,預期菲律賓政府也會提供補貼制度,讓一般的住宅地區隨之普及。
泰國政府宣布將在2022 年前逐步禁止四類塑膠製品的使用,包括「厚度36 微米以下的塑膠袋」、「包裝食物的保麗龍盒」、「塑膠吸管」及「一次性使用的塑膠杯」,並呼籲民間的購物商場、便利商店減少或停止使用塑膠袋。泰國政府的願景是在2030 年前能夠全面採用對環境友善的包裝品來取代各類塑膠包裝品。而泰國The Mall 以及Central 集團旗下的購物商場也自7 月3 日起停止免費提供塑膠袋,並提倡消費者自行攜帶購物袋前往消費,若索取塑膠袋,需支付1 泰銖購買,響應政府減塑的政策。從全球減塑的共識到泰國減塑政策的施行,可持續觀察泰國政府執行的力道是否如預期,甚至有可能進一步影響泰國快速消費品的包裝生態,我國廠商若出口可針對環保包裝及包材提前進行戰略布局,搶占環保商機的灘頭。
馬來西亞的棕櫚油是全球主要產地之一,在出口方面,印度是馬來西亞棕櫚油最大買主,其次是中國大陸。根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的統計資料,可發現2019 年1~9 月份棕櫚油出口目的地的仍以中國大陸與印度占比最高,分別為1,618,074噸與3,908,212 噸,其中今年對印度出口量甚至比去年高出一倍多,從1,888,216 噸上揚至3,908,212噸。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煉油協會(SEA)也曾要求印度政府提高進口關稅,以保護國內油業農民。此外,在2017 年歐盟為永續發展的環保概念,將開始著手限制棕櫚油使用,根據馬來西亞棕油局統計資料顯示,從2017 年出口歐盟1,991,548 噸下滑至2019 年9 月份的1,569,672 噸。因應世界各國對馬來西亞的棕櫚油需求降低,臺灣可協助我國相關業者從中找到適合的商機點切入,例如: 運用新技術達到符合環保法規又能維持棕櫚油產能(技術交流結合,延伸相對應的機器設備、課程教學等或是其他生質燃料開發技術轉移)。
根據緬甸投資委員會數據顯示,2019 年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金額急劇上升,其中大部分在運輸、通訊和製造業。緬甸若開邦(Rakhine State)——羅興亞難民危機的爆發地——同時也是中緬油氣管道的起點皎漂港(Kyaukpyu port)。在緬甸政府強硬壓制住了羅興亞人的反抗勢力之後,許多大型基礎設施包括皎漂深海港、皎漂—昆明鐵路項目、和中緬經濟走廊(CMEC)下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等,在未來18 個月內可望順利進行。但羅興亞難民危機明顯是此區經濟的主要風險,和人道主義背道而馳的強力鎮壓也將致使與歐盟的旅遊業和貿易放緩。此外,雖然緬甸將受益於中國大陸與韓國的直接投資,但整體商業環境仍取決於緬甸政府是否能改善當前稅收制度的複雜性,商業合約的執行能力與跨境貿易能力。整體而言,緬甸仍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方能使外資企業在緬甸安心開展業務,帶動國家發展。
越南網路使用者逾6,400 萬, 占總人口數的67%。Facebook、Google、YouTube 更是以先行者姿態進入越南市場後逐漸壯大,成為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社群平臺。其中又以Facebook 已然成為越南公民參與政治的一種管道,越來越多越南公民透過Facebook 發表被越南政府視為煽動顛覆政府的言論。也因此,越南政府於2019 年初積極推動極具爭議的「網路安全法」。條例中嚴苛的規範若外國公司欲於越南提供網路服務便須在當地設有代理商,而若出現潛在煽動的言論,當地政府甚至有權要求社群平臺於24 小時內刪除。2019 年七月,越南政府更大力扶持兩大本土社群網站Gapo 與Lotus 來抗衡Facebook,Gapo更因其相似於Facebook 的版面設計被稱為越南版Facebook。越南政府一連串大動作打造Made in Vietnam 的社群網站及針對性的法律設立引起諸多議論,更顯現出越南政府試圖將人民言論自由加強控管,而越南本土社群平臺是否能實質上帶來「社交」的意義,還得看越南人民是否買單。
柬埔寨的SIM 卡數量可觀,甚至已超過人口總數(約1,600 萬左右)。根據柬埔寨電信監管機構(TRC)所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已註冊的SIM 卡數量增長了9.4%,達到2,080 萬張,可見當地網路服務產業的龐大商機。柬埔寨有六家電信公司 Cellcard、Smart Axiata、Metfone、Seatel、Cootel 和qb。其中Metfone、Cellcard 和Smart Axiata 這三個公司占了柬埔寨90% 的網路用戶。其中領先的電信公司Smart Axiata 最近在中國大陸品牌華為的支持下對其5G網絡進行了現場測試,並預計將在今年年底開始在柬埔寨推出5G 服務。產業由使用者支撐,進一步走進柬埔寨網路消費者的生活,可以看到在2019 年柬埔寨數字展覽會中,熱衷科技和手機的柬埔寨高中生擠在柬埔寨電信公司手機卡(Cellcard)的展臺前,於5G 招牌下用手機玩遊戲的畫面,也確實反映了柬埔寨的電信產業中5G 網路服務與需求熾熱升溫中。
近年全球大多數銀行,面臨來自大型科技公司和技術平臺公司的競爭威脅,如:阿里巴巴、Google 及Amazon;在東南亞地區,星展銀行、大華銀行和華僑銀行為新加坡三大貸方銀行,在新技術的採用是處於領先地位,僅2018 年就累計投資14.2 億美元,約為泰國四大銀行的四倍,然而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銀行業則最具發展空間。根據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菲律賓銀行業的營運成本比例是東南亞地區最高,主要是因仍依靠傳統的銷售管道,且在數位技術的投資也落後印尼等其他東協國家。另外,由於馬來西亞的虛擬銀行框架預計於2019 年底發布,因此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大陸大型科技企業正摩拳擦掌挑戰馬來西亞銀行業,而且在Axiata 和Grab 著眼於虛擬銀行執照之下,大型科技公司幾乎在各方面皆有潛力與現有的銀行業競爭,因此馬來西亞銀行業需要在技術上進行大量的投資以取得優勢。簡言之,隨著銀行業競爭越來越劇烈,加速了金融系統(Financial Systems)的發展,以客戶為中心的數位金融服務將成為銀行業務的戰略核心,並帶動整體利潤的增長。
即便國際對Facebook Libra 的質疑和反對聲浪頻傳,泰國仍計畫朝無現金社會再邁前一步!泰國有超過5,000 萬的臉書使用者,可說是東協最愛使用Facebook 的國家,因此泰國銀行已成立特別小組研究Facebook 主導的加密穩定貨幣Libra,不同於Bitcoin(比特幣)取決於市場波動,Libra 是有真實資產做擔保且其價值波動反應的是外匯市場的波動,同時Libra 錨定多種貨幣,以減少政治敏感及價格波動,加上以真實資產儲備和信譽良好的政府貨幣證券做擔保以增強使用者採用信心,目前Libra會員的加入條件嚴苛,需要有2,000 多萬的客戶或合作夥伴,若能成功推行,將能快速擴大應用以去中介化尤其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但近期出現多個支付巨頭如Paypal、Visa、Stripe 等合作夥伴退出,對Libra 日後發展前景不樂觀。目前泰國法律中可能沒有對加密貨幣有直接管轄權,但對虛擬貨幣投資及加密資產交易有管轄權,因此還要和泰國中央銀行討論Libra 在泰國的應用,也將與Facebook 討論在泰國推行的可能性以確保其穩定性和用戶隱私,其他泰國商業銀行也開始研究Libra,以免落後他人。
在馬來西亞,領先的製造商Philip Morris 於2018年正式推出了旗艦產品加熱型煙草設備iQOS 和加熱型菸絲HEETS。而在印尼,加熱型煙草也於同年開始有癮君子使用,主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從其他市場進口加熱型煙草設備和菸絲。隨著產品供應量的增加,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加熱煙草銷量預計將強勁增長,在2018-2023 年的預測期內,馬來西亞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為171%,印尼的複合年增長率則預計為42%。但在新加坡和泰國等其他主要市場,此類產品則尚未合法化。各國政府有意將菸稅提高,使得菸品單價也因此上升,在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等國中,有越來越多消費者轉而購買較低價的捲菸品牌。東南亞對煙草廣告和促銷的管制也越來越嚴格。在新加坡,2017 年實施了通路陳列禁令,其中禁止新加坡的零售商陳列任何種類的煙草產品,並要求使用其他擺放的方式來確保消費者看不到產品,例如將煙草產品放置在櫃檯下或單獨的房間中。由於此規範,香菸品牌將無法利用包裝來取得消費者的認知,這也限制了香菸品牌的行銷或品牌推廣,對於新進入市場的品牌而言更是如此,要獲得消費者的認知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數位內容產業就是數位經濟的未來!所謂數位內容產業包括動畫、遊戲、角色、電子學習、計算機圖形學、虛擬實境,以及新技術和教育等範疇,而這些連結數據和內容的產業,正是數位時代的熱門發展指標,每個國家都摩拳擦掌,期望能夠在紅海市場搶得先機、促進國家整體經濟成展。泰國國際貿易促進部(DITP)表示也由於全球市場對動漫和遊戲的需求持續增長以及民營部門和國家業務的推廣,2019 年,泰國數位內容產業的價值預計將達到330 億泰銖(約新臺幣330億),相較2018 年增長10%。泰國數位內容產業的成長率高於整體經濟的發展幅度,其中又以「角色產業」是目前泰國政府推廣戰略的主要目標。泰國政府希望透過政府和企業在內的所有部門的「數位共創」合作,成為亞洲數位內容產業中心。過去5 年,泰國在數位內容產業,無論是生產、消費或是執行面,每年都有極高的產值,可窺見出投入數位內容產業的企業極具潛力,泰國政府也希望通過民營部門和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支持,讓創新和技術驅動的數位產業經濟極大化,實現泰國政府的4.0 政策。
菲國總統羅德里戈‧ 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日前簽署的《創新創業法案》(The Innovative Startup Act),可望讓菲律賓目前500 家新創公司受惠,此《創新創業法案》主要鼓勵新創生態,並同時放寬來自海外投資,可有利國內中小型新創企業發展,政策包括創業培訓計劃,串連新創公司與潛在投資者、導師及合作對象之間的人脈,以及協助聯繫國內外客戶,降低妨礙新創公司建立和發展的限制,打造更好的新創發展空間。此法案也由菲國科技部(DOST)、資通訊科技部(DICT)以及貿易工業部(DTI)三個政府部門共同主特,分別管理國家新創基金與企業培育中心菲律賓國內來創辦各個新創基地,這些新創基地可由私人企業、地方政府或中央成立,旨在以具體的方式扶植本地新創公司,並培育更多國內創新創業人才。為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進駐與國內新創公司合作,菲國外交部也將簽發有效期5 年的3 類新型簽證,和有效期為6 個月至一年的多次入境臨時簽證,以方便國際人才與投資者到菲律賓發展,進而帶動菲律賓新創生態系。
日前印尼萬隆市成功運用無人機系統配送書和書包等至250 公里以外的一個村莊學校,引起印尼當地關注,此無人機為中國大陸京東商城所提供,也是印尼政府第一個核可無人機物流配送的公司。印尼身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世界第四大人口國,由超過2.6 億人口和17,000 個島嶼組成,電商發展迅速,2018 年電商銷售額成長高達32.9%,未來預估銷售額和用戶年化增長都將超過20%,商機龐大引來眾多電商巨頭的興趣但其發展卻是困難重重,原因是地理環境複雜(印尼有千島之國之稱)造成電商物流配送的困難。加上印尼的高速公路、機場、港口設施等建設依然落後,對於跨島物流上的速度、成本都是相當的考驗,一般配送需1 至2 周,連首都雅加達都需3至4 天,京東商城看準此商機,已在印尼投資高科技的機器人和輸送帶,在依循印尼手機基地台的建設布局自己的物流系統,即是看中了印尼電商產業的成長商機,在無人機物流領先的京東商城,若能複製此無人機運送模式,解決印尼的多島嶼配送問題將能大大提升物流效率及壓低成本,對收購印尼最大電商Lazada 的阿里巴巴及虎視眈眈的亞馬遜將是一大威脅。
2019 上半年受華為及中美貿易戰影響,市調機構IDC 指出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在2019 年上半年下滑了1.9%。而印度市場一枝獨秀,根據數據顯示,印度在2019 的手機出貨數量甚至創下歷史新高,總出貨量高達3,690 萬支,其中以中國大陸的中低價位手機品牌占比最高。專家也預測下半年智慧型手機在印度的出貨量也會繼續保持這樣的好成績。近來印度經濟的起飛、4G 及Wi-Fi 在當地普及化,越來越多印度消費者認為智慧型手機及行動裝置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同時也因為眾多手機大廠在印度市場所販賣的手機多為中低價位手機,價格合理CP 值划算使印度消費者負擔的起,智慧型手機也連帶帶動電子配件及穿戴性電子產品(如藍芽音響、智慧手錶、運動手環)等的需求。臺灣企業具有豐富的3C 電子經驗,可看向印度這塊新興市場。
2013 年來自中國大陸的大媽級旅客蜂擁至香港金飾店鋪爆買黃金,一夕之間香港周生生等金飾店供不應求,到處調貨以供應這群貴客。但現今榮景不在,根據最新世界黃金協會的調查顯示,2019年第二季黃金需求調查,印度的消費量為168 噸,時隔兩年首次高於中國大陸,成為亞洲之首。而中國大陸與印度的消費量比排在第3 名的印尼高出10倍以上。雖然中印兩國經濟均在減速,但珠寶飾品仍需求大增。印度因為長期禮俗的關係在婚禮與宗教節日時,民眾會大量購買黃金,且加上過去銀行帳戶在印度普及度不高,民眾仍會將黃金視為儲蓄保值的首選,所以印度黃金市場長期熱絡。雖然印度每年黃金購買量高達800 公噸,但因缺乏中央管理的實體黃金交易平臺,沒有全國統一的基準價格,導致市場對於印度黃金品質與價格透明度產生疑慮,並限制印度影響全球黃金價格的能力。目前印度正計畫設立黃金交易所,除了控管國內黃金市場外,另外則是希望複製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功經驗,因為自2002 年成立上海黃金交易所後,中國大陸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每日平均約10 億人民幣(約新臺幣45 億)的交易量。
自2012 年開始,經過多次談判協商與法律審查程序,歐盟與越南終於在2019 年6 月30 日於越南首都河內簽署《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EU–Vietnam Free Trade Agreement)。目前該協定已分別送回歐盟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與越南國會(National Assembly, Vietnam)進行最後審查與批准,盼於2020 年落實《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根據《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越南與歐盟將逐步取消雙方貨物貿易99% 的關稅,歐盟將協助越南改善環境衛生、植物檢疫與非關稅障礙,越南則向歐盟開放服務業與公共採購市場,深化彼此合作,促進雙邊經濟發展。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Trade)於2017 年發布《歐洲與東南亞國協自由貿易協定貿易永續性影響評估》(Trade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FTA between the EU and ASEAN)指出,簽署《歐盟─越南自由貿易協定》將帶動越南GDP 成長15%。越南2018 年的經濟成長率達到7.1%,打破十年紀錄,今年因為美中貿易戰,許多製造業者將生產線從中國大陸搬遷至越南,更替越南的經濟發展注入新能量。新加坡星展銀行(DBS Bank)的資深經濟學家謝光威(Irvin Seah)大膽預估,「如果能夠保持這種成長速度,越南經濟規模將在10 年內超過新加坡。」越南是繼新加坡之後第二個與歐盟簽署FTA協定的東南亞國家,而歐盟也是僅次於美國的越南第二大出口市場,越南對歐盟主要的出口品項包含通訊設備、鞋子、服飾、家具與農產品,歐盟對越南主要的出產品則是機械設備、交通器材、化學製品、食品飲料。
越南的菸價為世界排名前15 名的便宜,目前越南菸品每包零售價格約在6,000 越南盾至24,000越南盾(約新臺幣8.1–32.4 元)之間,菸價便宜也讓越南成為全球吸菸人口最高的國家之一,估計每年約有1,560 萬的吸菸人口並消費31 兆越南盾(約新臺幣400 億元)。根據越南衛生部數據指出,吸菸所導致的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產生每年23 兆越南盾(約新臺幣300 億元)的醫療照顧和勞動損失成本。越南政府因此設立目標,要在2020 年前讓男性吸菸人口比例自47% 下降至39%,並針對菸稅部分進行調整,將目前每包菸的稅額由每包1,000越南盾(約新臺幣1.4 元)提高到2,000 至5,000越南盾(約新臺幣2.7–6.8 元),希望透過提高菸稅來遏止或減少醫療問題。長期而言,越南提高菸價可望降低人民購買需求,也將帶動戒菸相關等(例如:尼古丁貼片或是電子菸等)的需求。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公布了「智慧國家2025」十年計劃,是全球第一個智慧國家藍圖,同時也代表著新加坡將著力於運用數位科技來串聯公部門以及人民日常需要,藉此建立新加坡成為世界首個智慧國家的目標不言而喻。新加坡政府為推動智慧國家成立智慧國家辦公室進行統籌作業,為使政府中央、跨部會有效整合,因此成立中央大平臺SingPass,提供市民各項服務的單一入口服務平臺,並規劃國家數位身分、電子支付、智慧國家感測平臺、智慧都市移動、人生重要時刻這五大國家型計劃。而為方便市民使用SingPass,新加坡政府除了建立數位身份系統外,並將民眾的數位身份連結至數位平臺MyInfo,透過MyInfo 將每個新加坡分散在各政府機關間的個人資料進行整合管理,而民眾只要用手機連結到MyInfo,不僅進行搭車、行動支付、電子轉帳等作業外,更擴大至繳稅、就醫看診、政府福利津貼等服務,真正落實智慧國家的目標。而數位身份證的運用不僅在MyInfo 上,更進一步發展全國性的電子支付平臺。目前新加坡政府與銀行共同合作,建立「PayNow」的金融平臺,只要透過PayNow,除了轉帳、消費電子化外,吃飯費用分帳也只要透過PayNow 就一指完成。而Pay Now 與一般電子支付的差別是無需下載APP,只要是Pay Now 合作的銀行顧客,綁定自己的手機號碼或身份證號後,便能免費享受PayNow的服務,而所有消費也無須儲值,當你消費時PayNow 就可以直接連動到銀行帳戶,達到無現金消費的新金融時代。
馬來西亞醫療旅遊局表示,馬來西亞的醫療旅遊業在過去五年中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6% 至17%,高於全球10 –12% 和亞太地區則為12–14%。2017年醫療旅遊收入達到13 億令吉(約新臺幣97.5億),為國內生產總值貢獻超過30 億令吉(約新臺幣210 億)。
馬來西亞驚人成長的祕訣是什麼?最重要的關鍵是因為成立一個機構—馬來西亞醫療保健旅遊委員會(MHTC)負責打響國際醫療保健品牌推廣馬來西亞作為醫療旅遊目的地。MHTC 為擴大馬來西亞醫療旅遊市場,瞄準更多的國際患者。衛生部長拿督斯里Dzulkefly Ahmad博士表示,馬來西亞60% 的醫療遊客來自印尼,其餘來自中國大陸、印度、新加坡和英國等國家。
MHTC 正在積極尋求與東協成員國合作,開發東協和中東國家的旅客。為了與世界其他國家競爭,國家衛生研究所成立國際患者中心(IPC),提升患者醫療旅遊體驗,IPC 提供服務包括:簽證、移民服務、出發前和治療後協調、病歷移轉和保險理賠等,並在緬甸、柬埔寨和印尼設有聯絡處。MHTC 最近與亞航印尼合作,指定亞航為醫療直航的官方航空,推廣檳城作為馬來西亞醫療旅遊的首選目的地,MHTC 為印尼患者安排醫療旅遊,包含機場接送服務,亞航則提供醫療旅行的航班折扣。
根據MHTC 表示,檳城接待約60% 的醫療遊客,2017 年該州的醫療旅遊收入超過1.2 億美元(約38 億新臺幣)。除公私協力之外,同時提升醫療專業服務,建設更多卓越醫療中心,並利用先進技術提供世界一流的醫療品質,馬來西亞的醫療保健行業已被訂為12 個國家重點經濟區之一,因此,國家政府不遺餘力地每年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患者,搶占全球醫療旅遊業龍頭。
馬來西亞量販店自2017 年以來業績持續呈現下滑狀態,而在2019 年6 月的馬來西亞零售業報告說明1 月至3 月的國內量販店零售業績,並警告超市和量販店營收將出現負成長;而量販店曾是馬來西亞消費者每週或每兩週一次購物的重要通路,包括日常和家庭必需品;然而,購物中心和小型雜貨店的過度建設擠壓了量販店的市場,加上城市化和家庭人口數減少,皆減少消費者對大量採購的需求及意願,甚而選擇更頻繁地到住家附近的小型雜貨店進行相關的採購。另外,除了消費者對小型店鋪的需求增加之外,匯率不利造成營運成本的上升及電商購物的低價競爭皆造成越來越多大型零售商正透過縮減門市或重新審視其營運模式,期望調整自己的步伐以找到市場立足點,因此越來越多大型零售商正在縮減門市或重新審視其營運模式,如:GIANT 量販店已自2017 年以來關閉了七家大型店鋪,將其重點轉移到較小的店鋪和冷藏鏈;Tesco 在2017–2018 年則專注於翻新現有店鋪,縮減店鋪的面積約1/3,為消費者帶來了更精緻的購物體驗,並為其自身獲得更多的零售空間,並打造Tesco Online 除了提供自己的送貨服務外,還透過Lazada 和HappyFresh 等在線購物提供即時交付。總結來說,馬來西亞量販店除致力於實體店鋪的轉型,也必須增加消費者購物的關聯性,因此未來將持續投資線上購物,並與第三方線上通路合作,以帶動整體業績成長。
馬來西亞為東協最「重」之國,政府對人們對肥胖的擔憂日益增加,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從今年7 月起對含糖的包裝飲料徵收糖稅。每100 毫升含有超過5 公克糖的碳酸飲料和運動飲料,將多被徵收每升40 令吉的糖稅。含糖飲料的價格上漲將導致消費者減少消費,影響2019 年無酒精飲料的消費。各家飲料大廠也為了減輕稅額及搶占市場,將開發出系列減糖飲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更健康的選擇。如Fraser&Neave 將重新配製糖份,如F&N 荔枝梨和四季蘋果石榴少糖。除了重新更改配方及包裝外,該公司還撥出了730 萬美元(約新臺幣2.3 億),用於開發從2019 年10 月開始生產的新產品。而這些較為「健康」的飲料是否能夠提高銷量,則取決於它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吸引消費者口味以及改變消費者,讓消費者意識到它們的好處。預估到了2023 年,可樂與碳酸飲料的零售量可能下降至900 萬公升,運動飲料的數量則可能比沒有糖稅的情況下低2,100 萬升。但目前法令針對餐飲業(包括咖啡店和茶飲店)不受糖稅所限制。因此是否可以有效地解決當地消費者的健康問題仍待商榷,可能需要進行其他的輔助措施,包括進行消費者營養教育,以及鼓勵餐飲業主減少飲料中的含糖量等雙管齊下。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曾公開警告,離阻止氣候災難發生的時間僅剩12年。相關數據也指出環保與能源產業將會變得極其重要,在發展中的東協市場自然備受影響,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氣候變遷及能源網路(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Attaché etwork)提醒:「到了2030 年,東南亞的能源需求將會增加80%。若東南亞要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標準,解決用電需求的方法就不能再依賴燃煤發電。」且國際能源署曾估算過,若東南亞諸國全面採用現有的節能方案,總能源消耗量最多可減少達35%。這代表綠色科技在東協市場的發展前景相當樂觀。以馬來西亞為例,當地政府對環保產業大力支持,並預計在8 年內,將國內使用再生能源的比例由目前的2% 提高至20%,除了將改善能源效益視為重點項目之外,政府也承諾會持續推出更多的支援措施以扶持馬國之環保及能源產業發展,此舉吸引不少本土企業爭相申請政府優惠方案,也同步吸引不少外國企業的目光。除了優惠方案之外,更設立多個商業園區,協助新進綠能企業招攬投資,其中又以馬來西亞科技園區(Technology Park Malaysia)的發展最為出色,在國外企業、國際機構的合作之外,也與國外的科學園區如萬隆科技園區、香港科學園區簽立MOU,更有效的推進發展速度,以發展前景來看,未來勢必會有更多的投資與海外企業進駐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