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飯店餐飲業: 不只自動化,更要智慧化

新加坡飯店餐飲業: 不只自動化,更要智慧化

位於東南亞交通樞紐,同時為亞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除了航運、金融產業相當發達,其旅遊觀光、餐飲、娛樂及周邊旅館相關服務業,可以說是新加坡的發展相當成熟的第三級產業。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統計,新加坡在新南向國家的旅遊競爭力與服務設施方面排名第一,且服務業涵蓋了整體高達2/3 的GDP 占比(約71%),也因此新加坡政府才會將飯店餐飲相關產業的發展,納入國家政策版圖之中。

新加坡觀光產業發展與沿革

新加坡的觀光產業可以說是點石成金的一個奇蹟,這個國土面積僅有700 多平方公里的熱帶島嶼,空間相當於一個大臺北地區、半個香港,加上土壤貧瘠,當地可耕作的土地及天然資源都相當稀少。更嚴峻的是,1965 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國會中被迫獨立,一點優勢資源都沒得到,空有一個無腹地的港口,沒有相對應的進出口需求,加上多種族人口難以有原生族群的身分做為軸心,跟其他國家相比,也沒有百年名勝古蹟。這個看似處於各種劣勢的南洋小國,本應在資源受限及民族矛盾下停滯不前,如今卻翻身吸引每年約300 萬遊客造訪,而且高達五成以上的遊客還是舊地重遊。

旅遊業的興盛,有很大的原因是來自於新加坡位於東南亞交通樞紐的地理優勢、長期耕耘打造出的經貿中心地位,以及新加坡人努力開拓高品質服務業的結果。以地理位置來說,新加坡居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國際海運樞紐中心,為遠東地區各近洋航線必經港口。掌握此優勢,新加坡建造的自由港是一種以經營貿易為主的經濟特區,是可自由進行貨物起卸、搬運、轉口和加工、長期儲存的港口區域。自由港主要從事轉口貿易,免徵關稅和不需經過海關檢查的方便性,致使新加坡貿易欣欣向榮,讓許多鄰近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的富裕旅客,帶著大把鈔票進入新加坡來消費。

此外,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出口的新加坡,原本就是東亞、大洋洲國家和南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地區航運的必經之地,配合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海域、空域開放政策,讓每天有來自30 個國家的航空公司、200 班次的飛機經過新加坡,成為一個相當熱絡的海空交匯站。新加坡政府努力耕耘打造的外商投資環境更是功不可沒,為打造友善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企業投入,當局祭出一系列外國人投資獎勵措施與租稅融資優惠,如今外資占比,已占據總投資將近七成的比例,也因為該政策打下的基礎,使得新加坡的人才、產業非常興盛,並奠定亞洲貿易金融中心的地位,進而衍伸出每年有上百場的國際會議、展會在此舉行,並挾帶大量的高所得商務旅客停留在新加坡旅遊,這些商務旅客的消費力及停留數,是一般旅客的兩倍。有趣的是,前述提到新加坡立國初期因多樣民族可能導致文化衝突削弱國本,反而為現今觀光產業增添民族熔爐的色彩,成為新加坡觀光產業的一大優勢。

餐飲業異軍突起,人力資源短缺

如今新加坡觀光業發展相當蓬勃,在其中受惠的飯店餐飲業(Hotel, Restaurant, Café/Catering,簡稱HoReCa)盛況不言而喻。以飯店來說,新加坡境內充滿各式高檔飯店,除了具有奢華設施,飯店內的餐飲也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米其林大廚,提供各種中西式、日式、東南亞、印度菜料理來服務每天絡繹不絕的國際旅客。馬路上的餐廳就更多了,新加坡註冊登記的餐廳高達5,200 多家,相當於每平方公里內就有7 家餐飲店。再加上新加坡在東協中具有產業先驅的前導地位,企業商機可再輻射至其他國家,許多跨國企業欲進入東南亞市場,會先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公司,藉由經過此門戶,再推展商機至其他鄰近國家,也因此使得HoReCa 市場更加活絡。

為支撐起新加坡的HoReCa 產業,其人力耗費也是關注的目標。以國內生產毛額(GDP)來說,服務業擁有高達2/3 的總體GDP 占比,約71%。但是對當地業者而言,人力短缺的問題一直存在,根據新加坡人力部人力報告顯示,2013 至2015 年,分別有4,700、5,600 與5,400 個餐飲業職缺。截至2016 年6 月,仍有高達4,300 個職缺,歸咎其原因,主要是服務業社經地位不高,加上薪水低於大學生畢業行情,本地年輕人投入服務業的意願低,加上過度引進外勞人口會導致本土就業機會受到威脅等,新加坡政府近年來開始限縮外勞人口,導致飯店餐飲業及其他服務產業者除了要面對日益上漲的高租金、受通貨膨脹的高薪資成本,還要解決員工不足的問題。若想有所突破,提高產能並善用人力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為輔助業者解決難題,新加坡標新局於2013 年,推出中小企業人才培育計畫,提供在學學生學習獎勵配套,藉以吸引病培育儲備管理人才。2019 年,新加坡標新局和勞動力發展局再度推出為期五年的餐飲業領域人力計畫,規劃三大策略包含:通過業務轉型重新設計工作內容、提升技術以建立未來強大的本國人核心團隊、強化人事部門能力以改善管理和招聘程式等。期望透過本地新加坡人管理外勞人口方式,達到人力資源效率、水準提升,進而促進轉型。

除了培育人才投入產業外,另一方面,新加坡政府也開始思索如何結合科技應用來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為鼓勵企業使用自動化設備來精簡人力,政府祭出經費補助,包含:補助中小企業採購自動化設備、升級自動化設備貸款、購買自動化設備可抵免稅額等。希望藉此促進餐飲相關產業透過科技尋求解決方案,例如:經由網路、雲端、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強化線上訂餐、POS 系統、送餐機器人、食物3D 列印等應用。更於2016 年推出「產業轉型計畫」,以三大主軸,包括:企業轉型、行業轉型、創新轉型等三面向推行。具體內容包含協助企業採用新科技、擴大商業規模及邁向國際化;協助行業拓展海外市場版圖,加深業內合作;促進創新轉型,強化企業創新及研發能力,其中囊括零售、餐飲以及旅遊業。

智慧化應用可望解決當前難題

以國家整體而言,新加坡國家重大計畫便一直朝向「智慧國」方向發展,早在2006 年,數位轉型較為初始的階段,推出為期十年的「智慧國2015 計畫」,由新加坡通訊處及新聞處下屬的資通訊發展管理局,負責推動智慧產業所需的軟硬基礎設施,期望透過強化ICT 產業,落實相關產業應用以提高競爭力。2014 年的「智慧國家倡議」以數位經濟、數位政府、數位社會等為三大核心,普及化人民在生活中的科技運用,換句話說,此計畫的主要目的在於加強人民、政府與企業加快數位化的意識。2019 年,智慧國的政策更轉向AI 生態系的發展。

從上述政策可發現新加坡政府對於數位轉型的需求不斷在精進,推動「智慧國」相關政策,除了促進內部產業升級轉型、加強競爭力外,也能將科技實力留存,打造更友善的外企投資環境,藉此正向循環成為產業標竿。因此針對HoReCa 等相關產業的數位轉型,2017 年對中小企業推行「SMEs Go Digital」,只要企業有基礎轉型需求,即可透過企業局成立的中小企業中心尋求諮詢,經過生產力解決方案補助達到轉型成功,一旦經過政府受聘的數位轉型經理人認定解決方案是可推廣的,就會將此方案納入領航計畫,藉此商業模型,增加固定補助政策範疇。

另一方面,因應疫情所帶來的產業重創,2020 年祭出的「Stay Healthy Go Digital」更加積極推動受疫情影響的服務業及零售業全面數位轉型,解決實體通路消費力下降的問題。具體來說,使用機器人代替人工可降低群聚風險,電子發票、電子錢包等減少接觸降低感染機會的科技,都是計畫中的一環。如今新加坡市場已經能看到許多可應用在HoReCa產業的智慧化相關產品及技術了,像是雲端廚房的興起、無人旅館等AIoT 技術,及智慧型產品如機器手臂咖啡師、消毒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無人機送餐、食品販賣機等,都因為疫情相繼上市。

藉由新加坡「智慧國」等重大政策計畫,HoReCa相關產業也成為了其中重要的一環。新加坡對於數位轉型的推動,除了提升整體國家發展外,也協助相關企業在疫情下華麗轉身。身為數位出口國的臺灣,若能依靠先進的技術或產品,找到合適切入點進到新加坡市場,便能加速商機效益。

#新加坡 #飯店餐飲 #智慧化 #HoRe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