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設備解決農業痛點 水耕霖切入新南向市場

科技設備解決農業痛點 水耕霖切入新南向市場

全球農業面對極端氣候常態化、農業人口老化等挑戰,水耕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智慧農業設備技術,協助國內外業者搭建逾百座的室內水耕農園,成功以臺灣農業技術優勢切入東南亞、紐澳市場,以期達到永續農業的目標。

專利管耕系統 打造智慧農場

水耕霖2018年成立至今,以養液薄膜式(NFT System)設計「管耕立體栽培系統」單元模組並取得專利,打造高架立體化的水耕農業設施,適應各種尺寸及場域環境,從家庭式小型農園,以至集約農業規模化的植物工廠,都能完成搭建。

這套設備優點包含提高產量、減少勞動成本、無農業殘留、提高食品衛生安全等外,水耕霖技術長王麒堯表示,該設備更可進一步搭載物聯網IoT智慧控制系統,進行智慧化補水、供給養分,未來甚至有導入AI人工智慧的可能性,藉此擴大產量與提升管理效率。

DIY植物工廠 水耕設備IKEA享譽海外

水耕霖成立隔年,透過臺商引薦,打入加拿大市場。王麒堯指出,當地冬天氣溫攝氏0度以下,嚴寒氣候不利於植物生長;這套設備系統搭建在暖房內,不畏極端天氣,可穩定產出農作。

當時,北美業者向水耕霖引入10餘座的100孔水耕設施系統,僅憑說明書以及線上諮詢的跨海協助,即能自行DIY打造出產出逾千株產量的植物工廠,因此,水耕霖被譽為「水耕設備的IKEA」。

由於北美市場的成功經驗,水耕霖打出名號,更協助菲律賓學校打造約35坪的魚菜共生農園,一次可產出1200株水耕蔬菜以及15-20公斤的魚獲量,王麒堯更從中嗅到新南向市場的商機。

進軍東南亞 管耕系統取得馬國專利證

東南亞位處高溫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有著明顯的乾濕季,一旦持續多雨,蔬菜產量不穩,另有農業人口高齡化所導致的缺工問題,因此,亟需引入智慧農業,解決當地農業痛點。

在王麒堯拓展東南亞市場的過程中,商研院的「新南向創新行銷開發計畫」扮演良好平台角色,協助臺灣業者串接東南亞的農業市場。

在商研院的安排下,王麒堯隨團赴泰國考察,除與隨行廠商激盪出不同的合作機會可能外,更深入當地供應鏈末端的零售市場,第一線觀察蔬菜市況。

王麒堯發現,泰國蔬菜與國民所得較臺灣低,還得考量硬體設備攤提年限等問題,以成本考量,水耕設備業者要切入當地蔬菜市場,難度不低。

綜觀東南亞各國,王麒堯相對看好馬來西亞市場,更以這套管耕系統取得當地的專利證,他認為,馬國種族與場域環境多元,對於管耕設備系統接受度高,更有著市場需求,因此逐步布局,盼能開拓商機。

搶攻智慧農業商機 水耕霖布局紐澳高端市場

由於水耕設備在未規模集約化,比起一般農耕的建置成本較高,高端市場中因作物經濟效益高,對設備商而言,更具投資機會。如紐西蘭農地價格、勞動成本日益高漲,集約式系統管理農業的需求旺盛。

另外,如麥當勞等大型餐飲業者,為符合國際ESG目標,要求食材供應商從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須提出食安、低碳等報告,更有利於水耕農業系統商切入高端市場,因此,水耕霖今年與紐澳當地的農業信用合作社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布局高端市場商機。

最後,王麒堯建議未來政府可透過聯盟形式、針對海外市場買家的不同型態應用場景與採購需求,整合擁有不同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的臺商組成聯盟進行推廣及拓銷,以發揮優勢、創造更大綜效,精準解決當地農業痛點,將更有利於臺商輸出農業技術至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