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穩健「去碳化」兼顧安全與成本

新加坡為達淨零碳排(Net Zero)目標, 持續展開能源轉型, 成立未來能源基金(Future Energy Fund),除推動發展能源轉型相關基礎建設,並與跨國企業合作,進行發展跨境碳捕捉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之可行性研究。

新加坡規劃於20 年內完成大規模的能源轉型,從目前完全仰賴天然氣,發展成多元發電模式。為建設相關設施,新加坡政府挹注未來能源基金第一期50 億新幣。

新加坡人力資源部部長與貿易與工業部第二部長陳詩龍3 1 日表示,「新加坡自然資源稀少,若要在全球保持領先城市地位, 必須以最大限度釋放資源潛力,並將之轉化為下個階段成功基礎」。他進一步指出,新加坡不具備水力、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條件, 目前是以進口天然氣滿足95%的發電需求。他說,要實現去碳化,新加坡必須大規模的採用清潔能源,這些可能是尚未成熟的新創技術,也可能存在龐大的商業與地緣政治風險,或是需要支出高額的前期資本。

新加坡將大力投資研發低碳技術,包括能協助安全進口使用氫氣的技術;政府將斥資3 7,500 萬新幣,在四個領域設立研發平臺,目標是將研發產品商業化;同時,投資4,300 萬新幣,資助6 個有關氫氣的研發項目,以解決新加坡在使用氫能時可能面臨的挑戰,包括:能源效率、耐用性與安全性等項目。除氫氣之外,也將投資1,200 萬新幣研究能量收集等低碳技術方案。新加坡政府有意與採用碳捕捉和封存技術的公司合作, 研究開發跨境碳捕捉和封存工作的可行性。陳詩龍強調,新加坡政府非常謹慎規劃,確保在去碳化過程仍可維持新加坡能源安全, 並保持成本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