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汽車產業的關稅衝擊與轉型

新興市場情報誌
EMERGING MARKETS MAGAZINE
關稅風暴下的韓國汽車業
— 韓國汽車的美國本土化戰略與供應鏈重組 —

川普政府重返白宮後,迅速啟動大規模關稅政策,對全球汽車供應鏈造成震盪性影響。根據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報告,2025年4月美國對進口汽車實施25%關稅,並啟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對韓國課徵額外25%互惠關稅,使韓國汽車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韓國作為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汽車出口向來是經濟命脈。The Korea Times報導指出,現代汽車集團單季營運利潤因關稅衝擊減少約6億美元,促使韓國政府與企業界啟動史無前例的戰略大轉彎。

多層次關稅架構的戰略設計

232條款:國家安全考量下的汽車關稅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分析指出,川普政府運用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汽車及零組件課徵25%關稅。這項政策不僅影響成車進口,更擴及引擎、變速箱等關鍵零組件。

政策設計巧妙之處在於分階段實施:成車關稅於4月3日生效,零組件關稅則於5月3日啟動,給予企業有限的調適時間。

終結韓美自貿協定優勢

2012年生效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KORUS FTA)原本讓韓國汽車享有零關稅優勢,相較日本與歐盟的2.5%標準稅率具有明顯競爭力。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新關稅政策徹底抹煞了這項優勢,迫使韓國汽車業重新思考競爭策略。

美國對韓關稅實施時間表(2025年)

日期 措施 稅率 影響範圍
3月26日 汽車關稅宣布 25% 成車及零組件
4月2日 互惠關稅宣布 25% 大部分進口商品
7月30日 談判協議達成 15% 汽車及一般商品
資料來源: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韓國的外交突圍與代價

大規模投資承諾的政治交易

韓國政府採取務實的談判策略,避免貿易戰擴大。Automotive Logistics報導,經過激烈談判,韓國成功將汽車關稅從25%降至15%,但代價是承諾對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

這項投資計劃涵蓋半導體、造船業等關鍵產業,戰略性地配合美國「製造業回流」政策目標,展現韓國政府的外交智慧。

現代汽車的財務重創與戰術應對

單季損失6億美元的財務震撼

The Korea Times報導,現代汽車2025年第二季營運利潤因美國關稅下降8,282億韓元(約6億美元),起亞汽車亦損失7,860億韓元,顯示關稅衝擊的立即性與嚴重性。

金融分析師估算,關稅每上升1個百分點,現代與起亞的年度獲利將各減少約1,500億韓元,突顯成本壓力的巨大性。

市占率的短暫勝利與長期隱憂

The Korea Herald指出,現代汽車集團透過關稅前的戰略性庫存囤積,在2025年前五個月反而將美國市占率從10.5%提升至11%。

然而這項戰術成功只是暫時現象。業界觀察家警告,下半年當預先囤積的庫存耗盡後,現代汽車將面臨提高售價損失市占,或吸收成本犧牲獲利的艱難抉擇。

現代汽車集團財務衝擊評估(2025年第二季)

現代汽車營運利潤損失

8,282億韓元 (約6億美元)

起亞汽車營運利潤損失

7,860億韓元
資料來源:The Korea Times

210億美元的美國本土化布局

喬治亞州「超級工廠」的戰略布局

Hyundai News宣布,現代汽車集團將在2025-2028年間投資210億美元建構美國製造生態系統。其中76億美元投入喬治亞州「超級工廠」,年產能目標50萬輛電動車。

這項投資不僅是關稅規避策略,更是配合美國《通膨削減法》電動車激勵措施的精密計算,展現現代汽車化危機為轉機的戰略思維。

供應鏈在地化的全面重組

投資計劃包含60億美元供應鏈在地化,其中現代鋼鐵計劃在路易斯安那州興建電弧爐鋼廠,年產能270萬噸低碳鋼板。這項布局旨在建立從原料到成車的完整美國供應鏈,徹底擺脫關稅風險。

現代汽車集團美國投資配置(2025-2028)

投資領域 金額 主要項目 戰略目標
車輛生產 90億美元 產能擴建 年產120萬輛
電動車電池 76億美元 喬治亞超級工廠 年產50萬輛EV
供應鏈 60億美元 鋼鐵廠建設 在地化生產
未來科技 60億美元 AI、機器人 科技領導地位
資料來源:Hyundai NewsAutomotive Manufacturing Solutions

第二波關稅威脅:半導體供應鏈風險

現代汽車面臨的晶片依賴難題

現代汽車的210億美元投資計劃面臨新的挑戰。朝鮮日報報導,川普威脅對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將使現代汽車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

現代車輛平均搭載約1,500個半導體晶片,從引擎控制到自動駕駛系統都需要晶片支援。這些晶片大多來自台積電、三星等亞洲製造商,關稅將直接衝擊製造成本。

供應鏈多元化成為關鍵策略

為降低依賴風險,現代汽車正積極與美國半導體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同時也評估從台灣、韓國本土供應商採購車用晶片,以建構更具韌性的供應網絡,減少單一市場依賴的脆弱性。

結論:從出口導向到在地製造的戰略轉型

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徹底改寫了韓國汽車業的競爭規則。從享有KORUS FTA零關稅優勢,到面臨25%關稅威脅,再到透過談判降至15%,這一波三折的過程凸顯了地緣政治對產業策略的決定性影響。

現代汽車集團的210億美元美國投資計劃,標誌著韓國汽車業從「出口導向」轉向「在地製造」的歷史性轉折。雖然短期承受巨大財務壓力,但長期而言將建立更具韌性的全球營運模式。

這場關稅風暴不僅重塑了韓國汽車業的競爭格局,更預告了全球供應鏈在地緣政治壓力下的深度重組。能夠成功適應這一變化的企業,將在新的全球經濟秩序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新興市場情報誌
EMERGING MARKETS MAGAZINE
© 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版權所有
Mvp_plan@cdri.org.tw (02)7756-1767
10491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6號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