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正啟動一項足以改寫全球能源版圖的國家級戰略。2023年1月4日獲聯邦內閣批准的國家綠色氫能任務(National Green Hydrogen Mission),初始總預算達19,744億盧比(約240億美元),旨在將印度建立為「綠色氫及其衍生物的全球生產、使用和出口中心」。
據National Green Hydrogen Mission Portal資料,此任務承載雙重使命:在國內推動能源自給自足(Aatmanirbhar)的同時,在全球潔淨能源轉型中扮演領導角色。目標到2030年達成至少500萬公噸年產能,配套約125吉瓦新增再生能源裝機容量。
|
|
據JETRO預測,全球綠氫市場需求將在2030年超過1億公噸。印度目標在此市場佔據約10%份額,年出口潛力達1,000萬公噸,將從能源進口大國轉變為綠色能源出口強權。
|
核心執行機制:SIGHT計畫
「綠色氫轉型戰略介入計畫」(SIGHT)是任務的金融激勵主軸,預算17,490億盧比,採生產連結激勵(PLI)模式:
- 組件一(電解槽製造):4,440億盧比,支持國內電解槽產業鏈
- 組件二(綠氫生產):13,050億盧比,激勵商業化生產
- 配套政策:25年再生能源跨省輸電費豁免、單一窗口審批系統
資料來源:Ministry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
2030年關鍵目標與經濟效益
指標項目 |
目標數值 |
潛在擴展 |
經濟效應 |
綠氫年產能 |
500萬公噸 |
最高1,000萬公噸 |
替代進口 |
再生能源新增 |
125吉瓦 |
配套基礎 |
結構優化 |
總投資規模 |
超過8兆盧比 |
民間主導 |
撬動效應 |
就業創造 |
60萬個 |
全產業鏈 |
就業效應 |
減碳效益 |
5,000萬公噸/年 |
CO₂當量 |
氣候貢獻 |
資料來源:PIB、National Green Hydrogen Mission Portal
|
據Economic Times報導,信實工業計畫在賈姆納格爾的迪魯拜·安巴尼綠色能源超級綜合體建立「從沙子到電子再到綠色分子」的完整生態系統。目標2032年實現相當於300萬公噸綠氫的產能,2026年建成電池超級工廠(100吉瓦時產能)和電解槽超級工廠。
該公司已與挪威Nel ASA簽署鹼性電解槽技術授權協議,再生能源基礎建設投資達750億美元。
|
|
Mint報導指出,阿達尼新能源(ANIL)已在卡奇地區調試印度首個5兆瓦離網式綠氫試點工廠,古吉拉特邦蒙德拉綠氫中心計畫2027年投產年產100萬公噸設施。
根據Yahoo News Singapore,該集團正籌集40億美元資金,十年內綠氫基礎建設總投資將達500億美元。
|
重點企業綠氫投資項目
企業集團 |
主要項目 |
投資規模 |
產能目標 |
時程 |
信實工業 |
賈姆納格爾超級綜合體 |
750億美元 |
300萬公噸 |
2032年 |
阿達尼集團 |
蒙德拉綠氫中心 |
500億美元 |
100萬公噸 |
2027年 |
ACME集團 |
奧里薩邦綠氨項目 |
未披露 |
40萬公噸 |
與IHI合作 |
GAIL |
中央邦綠氫工廠 |
未披露 |
4.3公噸/日 |
2024年投產 |
資料來源:Economic Times、Marine Link、IBEF
|
根據PIB Energy Statistics,截至2025年3月,印度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為220.09吉瓦,佔總裝機(476吉瓦)的49%。綠氫任務所需125吉瓦新增容量,幾乎相當於將現有太陽能裝機翻倍。
據MoSPI Report,印度風能潛力超過1,163吉瓦,太陽能潛力超過748吉瓦,為綠氫發展提供豐沛資源基礎。政府推行每年拍賣50吉瓦再生能源容量的政策。
|
|
據RMI研究,為降低綠氫平準化成本(LCOH),需要全天候(RTC)穩定電力供應。將系統利用率從25%提高到75%,可將LCOH降低超過30%。
World Bank支持印度電池儲能系統(BESS)部署改革,項目開發商正探索電池儲存與氫氣儲存的混合模式。
|
|
根據World Bank,已批准兩項總額30億美元的融資計畫支持印度低碳轉型,重點關注綠氫發展。印度還與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印度港口、航運和水道部已指定迪恩達亞爾港(Deendayal)、帕拉迪普港(Paradip)和VOC港為2030年前綠氫出口中心,要求所有主要港口2035年前建立綠氨加注設施。
|
邦級政策激勵的放大效應
根據GH2 India研究,印度整體綠氫激勵生態系統潛在支持規模超過600億美元,是國家任務預算的26倍,其中90%激勵來自七個主要邦:
- 奧里薩邦:提供30%資本補貼,激勵措施可將落地電價降低超過90%
- 北方邦:承諾項目高達40%資本補貼
- 古吉拉特邦:目標實現300萬公噸產量,佔全邦累計目標40%
|
據pv magazine India分析,目前印度綠氫生產成本為每公斤3-5美元,約為灰氫成本(2美元/公斤)的2倍。但預測到2030年成本將降至3-3.7美元,2032年可望降至2美元與灰氫持平。
據ET EnergyWorld,印度激勵措施為每公斤0.3-0.5美元,明顯低於美歐的3-4美元水準。僅5%的印度項目獲得融資,而美歐超過60%。
|
|
根據ResearchGate研究,電解製氫需要大量水資源(每公斤氫氣需10-15公升水),而印度最具再生能源潛力的拉賈斯坦邦、古吉拉特邦恰是水資源最匱乏地區,構成嚴峻的「水-能源-土地」資源衝突挑戰。
|
綠氫成本軌跡預測
時間點 |
成本預測 |
灰氫對比 |
資料來源 |
目前(2025) |
3-5美元/公斤 |
約為2倍成本 |
pv magazine India |
2030年 |
3-3.7美元/公斤 |
仍高於灰氫 |
EY |
2032年 |
2美元/公斤 |
與灰氫持平 |
Business Standard |
資料來源:各機構預測整理
|
據Belfer Center分析,印度綠氫任務的成功將從根本改變其在全球能源地緣政治中的角色。計畫將印度從每年進口化石燃料耗費900億美元的能源進口大國,轉變為綠色能源出口強權。
擬議的「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被視為優化氫氣出口的戰略路線,通過阿聯酋和沙烏地阿拉伯將氫氣輸送至歐洲市場。
|
|
根據World Economic Forum評估,印度面臨來自美國、歐盟、澳洲和中東等地區氫能戰略的激烈競爭。但憑藉豐富的再生能源資源、龐大的工程師人才庫和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印度有望在全球氫能市場佔據重要地位。
|
展望評估
印度國家綠色氫能任務代表了新興經濟體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積極作為。儘管面臨成本、基礎設施和資源等多重挑戰,但其戰略方向明確,執行機制完整,企業響應積極。
任務的最終成效將取決於如何平衡國內需求與出口雄心,以及能否有效解決水資源限制等環境挑戰。成功實現將為印度在2030年代的能源安全和全球地緣政治地位奠定重要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