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熱議的臺灣文化:日本夯什麼臺灣文化商品?

外國人熱議的臺灣文化:日本夯什麼臺灣文化商品?

熱數據_01 (2)

為了解析臺灣文化內容商品(臺流商品)在國際的熱門程度以利擬定國際行銷策略,本研究針對國外對臺流商品的輿情聲量(聲量來源包括新聞、論壇、FB、IG、Twitter、YouTube)進行分析,並彙整數據結合質化洞察研究,產製出九大文化商品類別的分析(音樂、出版、影視、動畫、遊戲、漫畫、時尚設計、藝術、內容體驗)。透過觀測外國有機會拓展的臺流商品類別(例如:上期〈外國人熱議的臺灣文化〉,解析法國的臺流商機以影視類別最為顯著),接著抽離及歸納該國喜愛的臺流商品其文化元素,以做為臺灣文化創意業者在製作文化商品時可供參考加入的因素,增加在目標市場受到矚目的機會。

哪些臺灣文化商品受到歡迎呢?

遊戲:喜愛臺灣歷史與文物元素

《夕生》、《還願》與《返校》此三部遊戲作品的故事皆是從日治時期結束,國民黨接收臺灣之後的歷史發展為背景,大約是從1940-1980年間,以臺灣發展民主的歷史背景為腳本,視覺化早期臺灣的特色,並且加上恐怖元素,三個遊戲皆使用了歷史與視覺元素的「重現」。而這些重現的元素,也使日本玩家相當感興趣。在日本的遊戲市場中,除了其官方宣傳曝光之外,許多日本遊戲玩家也藉由直播平台宣傳此遊戲。許多日本網友皆對於三個遊戲的故事走向產生討論與回饋,如遊戲故事的轉折、人物關係、結局等等。

影視:透過臺日跨國合作以及轉譯,讓日本影迷產生貼近感

影視作品的聲量統計中,有部分為螢幕前後的臺日跨國合作。《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在2011年上映後大受好評,並在2018年改編為日劇翻拍,值得關注的是臺日兩個版本相似度極高,日本在翻拍時採用了臺版的劇情臺詞、鏡頭、橋段等。而《路~臺灣Express》則是改編自吉田修一小說《路》,而後日本放送協會與臺灣公共電視台決定共同製作,卡司則有日臺兩國之演員。《血觀音》同樣在角色設定上邀請了日本演員一同參與。

在電影製作方面,蔡明亮導演的紀錄片作品《你的臉》邀請到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製作編曲,此次合作也使蔡導演在日本的曝光度提高。另外,改寫自真實事件的《KANO》與《返校》,兩者皆是以臺灣的歷史為故事背景,前者《KANO》的日本片名是:《KANO~1931大海彼端的甲子園~》,敘述日治時期臺灣棒球隊的故事,在日本上映後佳評如潮。根據日本雅虎(Yahoo! Japan)的統計,多數觀者留下了感動、賺人熱淚的評語。而後者《返校》則是描述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驚悚片,其歷史背景為戒嚴時期,加上恐怖的視覺元素,兼顧臺灣本土題材與商業娛樂性,在日本影視市場成功製造話題熱度。

內容體驗:關注VR帶來的沉浸式體驗

日本民眾非常看好VR的高互動性在未來可能帶來的效益,對於VR的好奇和喜愛,亦可以從日本民眾對於HTC和法國羅浮宮合作推出的7分鐘沉浸式VR體驗的看法中了解。VR使得民眾可以近距離欣賞畫家的細膩筆觸,並且透過動畫和聲音的交織帶來雙重享受,獲得不少日本民眾的好評。

音樂:日本歌手翻唱捧紅歌曲

日本民眾對於臺灣音樂和臺灣歌手並不陌生。聲量最高的鄧麗君更是日本歌迷無數。2020年恰逢鄧麗君逝世25週年,日本各地紛紛舉辦追思會,紀念這位曾經風靡亞洲的歌手。而聲量第二的田馥甄則是因為〈小幸運〉一曲而讓日本民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該歌曲在2016年被翻譯成日語,由日本歌手荒木毬菜翻唱,該歌曲在2016年被翻譯成日語,由日本歌手荒木毬菜翻唱,目前觀看次數已逼近70萬次,除了在2018年被在臺日籍YouTuber三原慧悟翻唱該曲,更在2020年被在臺日本歌手暨YouTuber稻村壤治又再度翻唱〈小幸運〉並上傳至YouTube,該片觀看次數達9萬次。至於五月天,其創作的曲目〈戀愛ing〉在2018年由YouTuber三原翻唱為日文版,觀看次數近27.5萬次。該樂團更於2020年5月31日於YouTube舉辦線上演唱會「Mayday live in the sky」。除了演唱會前日本的五月天粉絲們討論不少之外,該YouTube演唱會的觀看次數更高達706萬次。

藝術:日本巡演與來臺旅遊是主要的接觸途徑

對日本民眾而言,雲門舞集和朱銘並不是特別陌生的臺灣藝術。兩者皆有於日本巡迴展演的相關訊息,其中,朱銘更是自1977年開始即在日本舉辦公開展覽。除了在日本展演外,日本民眾前來臺灣旅遊時,也會在行程中透過造訪位於金山的朱銘美術館,接觸到朱銘的作品。

歌仔戲的推廣主要來自於日本的女演員大久保麻梨子,所分享的這項臺灣傳統民俗活動獲得超過700位日本網友回應表示喜歡。除此之外,臺灣的歌仔戲也曾經到日本展演,獲得相當大的迴響。2018年,唐美雲曾受邀至「日本8K映像演劇祭」演出,以「佘太君掛帥」一齣戲名揚日本,而2020年又受邀至「愛媛國際電影節」演出,讓歌仔戲在日本再度成為焦點。

至於布袋戲,2017年,霹靂布袋戲演繹的〈東離劍遊記〉將念詞譯為日文在日本公開播映,讓臺灣布袋戲在日本成名。而日本人出遊喜歡購買紀念品的習慣,也讓以臺灣布袋戲為主題的紀念品流入日本,再創名聲。

出版:產生共鳴的出版品,多為描寫臺灣人文相關內容

對於日本民眾而言,較為有共鳴的臺灣出版品,多數都是以描寫臺灣人文相關的內容為主。《愛吃青菜的鱷魚》作者劉鎮國,筆名湯姆牛,曾出版《愛吃水果的牛》一書,書的風格都是透過繪本向幼童倡議多吃水果的好處。本書的故事結構單純,親切樸實的內容較無溝通上的文化障礙,故受到日本出版商青睞,在當地由中川弘孝擔任譯者,發行日本版本。

此外,日本出版的《臺湾海峡一九四九》譯者為天野健太郎(原書名《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敘述國民黨政府1945年撤退至臺灣,以及之後1947年的「228事件」。日人關注本書的原因主要是透過本書瞭解「國共內戰」的始末以及國民黨在什麽樣的背景和處境下來到臺灣。

《單車失竊記》、《天橋上的魔術師》則皆有日文譯本,《天橋上的魔術師》甚至入圍2016年的日本翻譯大賞。而臺灣的繪本名匠幾米在日本讀者心中亦不陌生,日本甚至打造過「幾米車站」、「幾米列車」等相關合作作品。而《房思琪的初戀樂園》2019年譯為日文版,文本內容引起了不少日本民眾的迴響,探討日本以及亞洲女性在面對性暴力時社會的反應。

設計:主打臺灣設計或製造容易獲得好評

在設計方面,「法藍瓷」與「foufou bunny」兩者皆是以文創伴手禮為定位的產品。除了其MIT的標籤以外,其設計特色,如法藍瓷的瓷器彩繪美學,希望透過以藝術作品將文化傳承下去。而foufou bunny以多元化經營的模式推出了許多文創、插畫、玩具、異業合作等,Foufou Bunny的日本粉專IG已累積2,000的粉絲數。「4dimention」是創立於臺北的潮流服飾品牌,多數的設計概念來自於對日常生活的經驗,而「GOOPiMADE」則是臺灣一家服飾選物店,販售其從日韓歐美挑選的服飾品牌。此兩者皆與日本品牌有聯名與合作,不論是推出合作商品,或是與商家通路合作。

動漫畫:場景與劇本置入臺灣在地元素

雖然動漫畫類別的聲量占整體比率不高(動畫0.28%、漫畫0.15%),但其中仍有值得關注的文化商品,其中動畫中聲量最高的《重甲機神》是臺灣動畫團隊以機器人為主角的末日幻想電影,其場景重現了臺灣當地的風景,如知名景點北海岸女王頭、臺中綠園道等等。另外,此部動畫也邀請到日本人氣聲優花澤香菜助陣配音。機器人動畫文化在日本屹立不搖,而機神在劇中以創新的海洋機器人且以臺灣為場景的面貌呈現,讓日本民眾感到新奇進而想觀看該部電影。1998年上映的臺灣動畫電影《魔法阿嬤》,內容以祖孫互動與臺灣民間信仰為主題,《幸福路上》則是透過手繪的方式,帶領觀眾回顧臺灣1970至2010年間的歷史記憶。《轉生賢者的異世界生活》在日本知名度高,該部系列漫畫截至2020年底累積發行量達到200萬本,而漫畫家左萱則是其繪畫風格與題材以臺灣為主,常以臺灣風景文物為主題,並與文化部駐日本臺灣文化中心合作,透過文宣品來向日本各界推廣,提升臺灣文化識別度。

shutterstock_559448047

結論

綜合上述的各項網路聲量觀察與發現,我們可以歸納出幾個臺灣文化內容產品在日本市場受到關注的原因。例如在影視作品或其配樂出現日本的演員或音樂編曲家,容易讓日人產生關注及討論。另外也可以觀察到,當地臺灣文化商品轉譯的部分,不是臺灣文化商品本身就以日語發音,降低文化隔閡,就是透過日本的翻譯,將臺灣文化內容商品譯介給當地文化商品的消費族群。另外還有一種型態,就是臺日合拍日本小說作品,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歌曲方面,若原創的臺灣歌曲被日本歌手重新詮釋及翻唱,也會讓日人開始討論並詢問原唱歌手、進而導流一部分流量回到原始版本。而獲得劇本授權而翻拍的部分,則是因為該影視作品的關注者,比較臺灣影視作品版本的橋段,而出現的一些話題或聖地觀光的慾望。而劇本以日本原著小說改編,也會產生類似的效果,關注在小說與影視內容的所描述及實際上拍攝場景的這些共同交集上,創造更多的話題與周邊效益。當然,現在可能因為疫情,這些效應的效果並沒有實際擴散出來,但是一旦跨國移動得以恢復之後,該效應所產生的效果,或許值得觀察,有趣的是,這種延宕滿足式的遞延效果,到底還剩下多少,也是疫情才會導致的,值得預先準備好研究,進行調查。

#你的新南友 #Martech #NewMedia #日本 #臺灣文化 #新興市場情報誌 #行銷科技 # 新媒體